正文 第一章 煲湯知識(一)(1 / 2)

一、常識介紹

煲湯訣竅

煲湯的基本操作程序

原料預處理

部分煲湯原料須進行如飛水、爆炒、滾和煎等處理。

煲製

先用猛火加熱至湯沸,再改用慢火長時間加熱至原料軟爛滑口。

投料

在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加入主料和配料,加蓋點火。

調味

在湯馬上要煲好熄火之前,加入調料調味,熄火上席。

原料的加工處理方法

宰殺

家禽、水產等煲湯原料在使用之前都需要宰殺。家禽類原料需去除毛、內髒、淋巴、脂肪等;水產類原料需刮鱗、去鰓、取出內髒等。

水產類原料在煲湯前一般都需經過煎的程序,即燒鍋下油,將原料兩麵煎至金黃色的過程。其主要目的是去除水產類湯料的腥味,使煲出來的湯清香奶白。

清洗

煲湯用的所有原材料在投入煲內之前均需清洗幹淨。蔬果類原材料的清洗方法較為簡單,隻要去蒂、皮、瓤和雜質,清洗幹淨即可;有些煲湯原料的清洗過程比較複雜,如豬肺,要經過反複多次的注水、擠壓,洗至血水消失,豬肺變白為宜;又如豬肚、豬腸及豬小肚等,因其帶有黏液和較重的異味,清洗的時候一定要下足工夫,可用花生油或食鹽加少量澱粉擦洗,反複幾次後用清水清洗,以去除黏液和異味;幹貨類材料,一般需要浸泡一定時間後再清洗。

浸泡

煲湯所用的原料很大一部分是幹貨,如菜幹、冬菇、黃豆、黑豆、銀耳、蓮子、芡實、薏米、桂圓肉等,要使這些幹貨的有效成分易於析出,煲湯前必須進行浸泡。浸泡時間的長短,需根據不同原料而定。豆類、堅果及根莖類中藥材等原料需要浸泡較長時間,一般在1小時以上,如黃豆、黑豆、綠豆、冬菇、蓮子、芡實、淮山等;幹菜類或花草類中藥材等原料的浸泡時間一般在1小時以內即可,如白菜幹、銀耳、海帶、夏枯草、菊花等。

如想縮短原料的浸發時間,可根據原料的不同,使用溫水或開水浸泡。

飛水

肉類原料在煲湯前一般都需經過飛水的程序。那麼,什麼是“飛水”,又為什麼要飛水呢?飛水,即將原料放入沸水中,煮沸後即撈起,用冷水洗淨的過程,其主要作用是去除原料的異味及血水,使煲出來的湯更加清甜味香。

煲湯器具的選擇與使用技巧

煲湯以選擇質地細膩的瓦煲作加熱器具為佳,這樣煲出來的湯會比其他器皿煲出來的湯味道好。煲製時應加上蓋,這一方麵是減少水分的蒸發;另一方麵是陶器的傳熱性能較差,在加蓋慢火加熱的情況下,煲內熱量不容易散失,有利於鮮美湯水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