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煲湯知識(一)(2 / 2)

把握煲湯用水量的技巧

煲法烹製成湯是以湯為主、湯料為輔的菜肴。煲湯時由於水分蒸發較多,因而煲湯的用水量可多些。一般來說,下料時固體原料與開水的比例以1∶2至2∶5較為適宜。也可以按照要得到1碗湯,就要放2碗水去煲的方法來把握煲湯的用水量。

掌握煲湯火候的技巧

煲湯是一種較長時間加熱的烹調方法,火候與時間的掌握對煲出來湯水的質量有較大的影響。一般先用猛火(武火)加熱至湯滾沸,然後改用慢火(文火),以較長時間加熱至原料軟爛,一般需要2~3小時。在加熱的過程中,原料中的部分成分溶解、分解或分散於湯中,從而形成鮮濃的靚湯。

選擇煲湯材料的技巧

煲湯使用的原料不同,煲成湯水的質量與作用也不同。要根據不同的季節和氣候條件或個人喜好,選擇合適的原料煲湯。在夏秋兩季,天氣炎熱,以鮮味和清潤的湯水,比較適合人們的胃口,所以適宜選擇不肥不膩的肉料和清熱祛濕的幹果、瓜菜為原料;而在春冬兩季,正是人體進補調養的好時節,一般要煲些具有滋補作用且滋味濃鬱的湯水,故可多選具有滋補作用、香味較濃鬱的原料,如雞肉、羊肉、桂圓、紅棗等。

煲湯五忌

忌中途添加冷水

在煲湯的過程中,切忌開蓋添加冷水。這是因為正在加熱的肉類遇到冷水後收縮,蛋白質不易溶出,湯便失去了原有的鮮香味,影響湯的口感。

忌早放鹽

一般在湯煲好的5分鍾前下鹽較為合適,因為過早放鹽會使肉中的蛋白質凝固,不易溶解,從而使湯色發暗、濃度不夠、外觀不美、口感不佳。

忌用猛火煲湯

煲製廣東老火湯,不可一直用猛火烹製,讓湯汁大滾大沸,以免影響湯料營養成分的充分分解和分散,這樣也會使肉中的蛋白質分子運動激烈,使湯渾濁,影響口感。

忌過早過多地加入醬油

在湯快煲好的時候,為了提鮮,可以加入一點醬油,但是切忌過早過多,以免湯味變酸,顏色變暗發黑。

忌過多地放入蔥、薑、料酒等調料

煲湯時,忌過多地放入蔥、薑、料酒等調料,以免影響湯汁本身的原汁原味。大多數北方人煲湯認為要加香料,諸如蔥、薑、花椒、大料、味精、料酒之類。事實上,從廣東人煲湯的經驗來看,喝湯講究原汁原味,這些香料大可不必。如果需要,一片薑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