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
當歸又稱幹歸、秦歸、馬尾歸,味甘、辛、微苦,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主治血虛、血瘀諸症、眩暈頭痛、心悸肢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結聚、虛寒腹痛、痿痹、赤痢後重、腸燥便難、跌打腫痛、癰疽瘡瘍。
丹參
又稱郤蟬草、赤參、木羊乳,味苦、微辛,性微寒,歸心、脾、肝、腎經;具有活血祛瘀、養血安神、涼血消腫的功效;主治瘀血,頭、胸、脅、腹疼痛,積聚,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關節痹痛,跌打瘀腫,溫病心煩,血虛心悸,瘡瘍腫毒,丹疹疥癬。
白術
白術又稱山薊、山精、乞力伽、吃力伽、冬白術,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安胎的功效;主治脾氣虛弱、食少腹脹、大便溏瀉、痰飲、水腫、小便不利、濕痹酸痛、氣虛自汗、胎動不安。
蜜棗
蜜棗是用鮮棗加工而成的一種蜜餞,色澤金黃如琥珀,切割後縷紋如金絲,光豔透明,肉厚核小,保留天然棗香。蜜棗味甘,性平,入脾、胃經;有補益脾胃、養心安神、滋養陰血、緩和藥性等功效。
山楂
山楂又稱紅果子、棠棣子,味酸、甘,性微溫,歸脾、胃、肝經;具有消食積、止瀉痢、行瘀滯的功效;主治肉食積滯、脘腹脹痛、泄瀉痢疾、產後瘀滯腹痛、惡露不盡、痰瘀胸痹、眩暈、寒濕腰痛、疝氣、睾丸腫痛。
枸杞子
枸杞子又稱甘杞、貢杞,味甘,性平,歸肝、腎、肺經;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潤肺生津、延年益壽之功效;主治肝腎虧虛、腰膝酸軟、陽痿遺精、頭暈目眩、視物不清、虛勞咳嗽、消渴等症。
白芷
白芷又稱芳香、澤芬、香白芷,味辛,性溫,歸肺、胃、大腸經;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除濕通竅、消腫排膿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頭痛、眉棱骨痛、齒痛、目癢淚出、,鼻塞、鼻淵、濕盛久瀉、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瘙癢疥癬、毒蛇咬傷。
黃芪
黃芪又稱王孫、黃蓍,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行水消腫、托毒生肌的功效;具有治療內傷勞倦、神疲乏力、脾虛泄瀉、肺虛喘嗽、胃虛下垂、久泄脫肛、陰挺、吐血、便血、崩漏帶下、表虛自汗、盜汗、水腫、血蓋、癰疽難潰或潰久不斂。
酸棗仁
酸棗仁又稱棗仁,味甘、微酸,性平,歸心、肝、膽經;具有養心安神、益陰斂汗、補肝寧心之功效;適於肝血不足、虛煩不眠及體虛多汗、津傷口渴等症。
麥冬
麥冬又稱麥門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心經;具有滋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等功效;主治肺燥幹咳、陰虛勞嗽、肺癰、咽喉疼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心煩失眠、血熱吐衄。
靈芝
靈芝又稱靈芝草、木靈芝、菌靈芝,味甘苦,性平,歸心、肺、肝、脾經;具有養心安神、補肺益氣、滋肝健脾的功效;主治虛勞體弱、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頭目昏暈、久咳氣喘、食少納呆。
玄參
玄參又稱元參、烏元參、黑參,味苦、甘、鹹,性微寒,歸肺、胃、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瀉火解毒、軟堅散結等功效;用於熱病傷津的口燥咽幹、大便燥結、消渴等病症。
二、煲湯秘籍
湯煲是我國菜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各地風味菜肴中占有重要地位。湯煲既可作正餐食用,又可用於佐餐,是極富營養、最易消化的一種菜肴。
湯煲菜肴具有製作簡便、加減靈活、適應麵廣、易於消化吸收的特點。其又分為湯和羹兩大類,湯就是將加工成形的各種原料,放入湯鍋內煮製而成,成菜過程中無需勾芡。湯菜的特點為湯清入味,主要食用湯汁,而非主料(或者以主料為輔,而湯汁為主),比如酸辣湯、蔬菜湯,雞蛋湯等。
羹菜是指將切製成各種形狀的原料放入湯鍋內燒煮入味,用水澱粉(或雞蛋液、麵粉水、米粉汁等)勾成濃稠的芡汁食用,具有湯濃味醇,口感滑爽的特點,其中比較常見的有海鮮羹、肉羹、蔬菜羹等。
湯煲常用鍋具想煲出既營養美味又養生的湯煲菜肴,選一口好鍋是必要的,而現在市場上比較常見的煲湯工具有沙鍋、瓦罐、氣鍋、不沾鍋、電飯鍋、高壓鍋等。
沙鍋:沙鍋是由陶泥和細沙混合燒製而成的,具有非常好的保溫性,能耐酸堿、耐久煮,特別適合小火慢燉。用沙鍋製作而成的湯羹香美濃鬱,能更好地保存食材的原汁原味,而沙鍋也是製作湯煲類菜肴的首選器具。
沙鍋竅門一點通
剛買回的沙鍋在第一次使用時,最好煮一次稠米稀飯,主要可以起到堵塞沙鍋的微細縫隙,防止滲水的作用。另外,如果使用中的沙鍋出現了一些細裂紋,也可煮一次米粥用來修複。
清洗沙鍋時盡量不打濕鍋底,上火時注意確認鍋底是否幹燥。每次使用以前須先擦淨沙鍋外麵的水。煮的時候如果發現水少了,應及時加點溫水,不要直接加入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