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煲湯知識(四)(1 / 3)

湯煲的食療功效

滋補強身:一般情況下湯煲類菜品均為趁熱食用,這對增加人體熱量,增強體內循環,抗禦寒冷,擴張汗腺等都有積極的作用,有明顯的滋補強身的保健作用。

營養吸收充分:在製作湯煲的過程中,原料的有效營養成分均溶解於湯汁中,有利於人體對營養成分的吸收、消化,我們常見的在婦女產後、病人手術後,利用雞湯、人參羹等進補就是這個道理。

保護消化器官:人的五髒六腑隨著人體的老化而逐漸衰老,而湯煲能夠很好地保護人體消化器官,不給消化道增加負擔,並且能起到養顏、滋補、增加人體水分的養生功效。

湯煲常用烹調技法

湯煲屬於湯飲類菜肴,所以鹵汁寬、製法多、講究火工,其中除了常見煮的技法外,還可以用蒸、燴、燉、汆等其他烹調方法加工而成。

煮是製作湯煲菜肴最主要的烹調技法,是將生料或經過初步熟處理的半成品,放入多量的湯汁或清水中,先用旺火燒沸,再用中小火煮熟的一種烹調方法。

汆是將原料加工成絲、片、小塊、花形、蓉、丸子等形狀,放入沸水湯鍋內,快速燙熟的一種烹調方法。汆菜多用於製作湯菜,要求操作迅速。

常見的汆菜技法主要有沸水汆、溫水汆、熱水汆和鮮湯汆等。

熬是製作湯羹常用的烹調方法,是將加工成片、丁、絲、條等較小原料或者糧食類原料,放入淨鍋內,加入湯水和調味品,用旺火燒沸,再用中小火熬至熟爛的一種烹調方法。

湯爆是把質地脆嫩的生料加工成片、絲或花刀狀,放入沸水鍋內焯燙片刻,撈出放入湯碗中,再注入沸湯衝燙而成菜。湯爆菜加熱時間極短,刀工處理後的原料要求厚薄、大小、粗細一致,操作前應對好調味汁,以縮短烹製時間,並使菜肴入味均勻,質地脆嫩,形色美觀。

清燉是先將原料放入沸水鍋內焯一下,去掉血汙,再放入燉鍋內,加入清水(或湯汁)和調味料,用慢火燉至成熟的一種方法。清燉菜有原汁原味、湯鮮味濃、質地酥軟的特點。

燴是將加工成片、絲、條、丁等形狀的各種生或經過初步熟處理的原料,一起放入沸湯鍋內,用旺火製成半湯半菜的菜肴。燴菜中大部分需要勾芡,少量不用勾芡。從操作方法上,燴菜可分為湯燴、清燴、燒燴和糟燴等。

蒸是把生料經過加工,加上各種調味料和足量湯汁等,置蒸籠內,用蒸氣加熱至成熟和酥爛,原汁原味,味鮮湯純的一種烹調方法。蒸菜操作簡便,容易掌握,在家庭中使用也比較廣泛。

煨是製作湯煲菜肴比較常見的烹調技法,是將經過炸、煎、煸、炒或焯水的原料,放入陶製鍋內,加入調料和湯汁,用旺火燒沸,再用小火長時間煨至熟爛的烹調方法。煨菜和燜菜比較形似,區別在於煨加熱時間比燜長,湯汁一般比燜寬,通常不用勾芡。

美味湯煲之秘訣

選料

新鮮製作各種底湯,如清湯、奶湯等均要用雞、鴨,但以用老母雞、老公鴨為宜。其他如豬排骨、豬肚、豬肘以及製魚湯的鮮魚等,均要求新鮮、幹淨,火腿蹄子、火腿棒骨等也要求保持其應有的顏色和味道。

冷水入鍋

動物性原料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如果突然遇到高溫,會馬上凝固,形成外膜,或多或少地阻礙原料內部營養物質的外溢。把原料放入冷水鍋內燒煮,由於冷水變成沸水需要一個過程和時間,而這個過程和時間可為營養素從原料中溢出創造條件,從而使湯汁味道越來越鮮美。

掌握火候

正確掌握和運用火候,也是製作湯煲的關鍵之一,這裏的火候應包括兩個方麵,即火力的大小和加熱時間的長短。正確地掌握和運用火候,是關係到製湯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

如製清湯,就要掌握旺火、小火(或微火)等幾個階段的正確使用,時間也要注意,特別是旺火加熱的時間,並隨時觀察湯的變化;又如製奶湯,先用旺火將水燒沸,撇去血沫,加蓋後繼續用旺火燒煮,使之保持沸騰狀態,直至湯白湯濃,香味溢出為止。

除異增鮮

用於製湯的原料,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腥味和異味,因此,在製湯時應加入一些去腥原料除去異味,增加鮮味。如製清湯,應酌加薑、蔥和紹酒;熬煮魚湯可加入幾滴牛奶或放點啤酒,不僅可以去除魚的腥味,還可使魚肉更加白嫩,味道更加鮮美。做肉骨湯時,滴入少許米醋,可以使更多鈣質從骨髓、骨頭中遊離出來,增加鈣質。

時間長短

要使原料中的營養物質充分溢出進入湯汁內,一般需要較長的時間來製湯,但不是越長越好。一般地說,若用肉用型雞或碎豬肉等易熟原料,時間可在2小時左右;若用豬棒骨、火腿骨頭、老母雞或豬爪等難熟的原料,則時間要長一些,為3~4小時。

不加冷水

在製作底湯時要一次性把水量加足,如果需要加水,也要加入熱水或沸水,而不要中途加入冷水。這是因為加入冷水會破壞湯汁中的溫度平衡,使遇冷的原料表麵緊縮形成薄膜,而影響滋味的釋出。

鹽不早放

製湯時可根據情況,加入蔥、薑和紹酒之類的調料,目的主要是可以除腥增香。若放鹽最好在製湯尾聲時放入,否則鹽的滲透作用,會使原料表麵蛋白質凝固而影響湯汁本身鮮味的散發。

撇淨浮沫

湯中的浮沫多來源於原料中的血紅蛋白,表麵汙物和水中的水垢等,當水溫在80℃時,這些物質會飄浮在湯的表麵,此時要用手勺將浮沫去除,直至撇淨為止,以防影響湯汁的色澤和氣味。

清淡鮮美

要想湯清、不渾濁,必須用微火燒,使鍋內湯汁隻開、不滾騰。因為大滾大開,會使湯裏的蛋白質分子凝結成許多白色顆粒,湯汁自然就渾濁不清了。如果湯太鹹了,可以把一些大米裝入煲湯袋或小布袋裏,放入湯中一起煮一下,鹽分就會被吸收進去,湯自然就會變淡了。對於油脂過多的原料煮出來的湯,如果感覺特別油膩,可將少量紫菜置於火上烤一下,然後撒入湯內,可解去油膩;對於素湯,可以加入少許肥肉膘一起熬煮,可增加湯煲的風味。

湯羹常用調味料

製作湯煲除了要選好原料,掌握好火候,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要學會靈活的運用各種調味料。正確的加入這些調料,可以使湯煲的味道或濃重、或淡雅,各具特色,氣味芬芳,回味無窮。

鹽是人體必需的調味品之一,是維持機體滲透壓及體內酸堿平衡的主要成分,為人體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質。在湯煲中添加適量的鹽,可以維持人體的水和電解質平衡、酸堿平衡,形成胃酸,促進消化。但食鹽不能過量,過量則有害無益,尤其對老年人、高血壓、心髒病、肝髒病患者,更應減少每日食鹽的攝入量。

紹酒又稱黃酒、老酒、料酒等,為我國的特產,一般呈琥珀色,黃中帶紅,香氣濃鬱,醇厚可口,全國各地都有生產,其中以浙江紹興所產黃酒最為著名。紹酒的調味作用主要是去腥、增鮮,在製作魚類、貝類、肉類湯煲時,加入適量的紹酒,不但可以使一部分含油脂多的原料被溶解,還可以讓湯煲的氣味芳香、鮮美去膩。

米醋在製作湯煲時加入適量米醋,對人體有許多益處,如可以防止和消除疲勞;能降低血壓和血清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具有殺滅和抑製多種細菌和病毒的作用,尤其是預防腸道傳染病和感冒的發生;有助於食物中鈣、磷、鐵等物質的吸收等。

魚露是我國傳統的調味品,它以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風味獨特而著稱,在我國沿海地區及東南亞一帶廣為使用。魚露是以海雜魚為原料,經過用鹽醃漬和保溫發酵之後而製成。魚露色澤橙紅色或橙黃色,具有魚露獨特的香味,在烹調湯煲時可以廣泛使用。

蠔油是一種天然風味的高級調味品,其由鮮活的牡蠣或毛蚶和八角、薑、桂皮、黃酒、白醋、味精等加工而成,色澤紅褐色或棕褐色。

蠔油具有天然的牡蠣風味,味道鮮美,氣味芬芳,營養豐富,適用於烹調各種肉類、蔬菜湯煲的調味佳品。

香糟是做黃酒剩下的酒糟,經加工而成,其香味濃厚,含有10%左右的酒精,有與黃酒同樣的調味作用。香糟可分白糟和紅糟兩種,白糟為紹興黃酒的酒糟加工而成;紅糟是在釀造過程中加入5%的天然紅曲米而色澤紅潤,為我國福建的特產。用香糟為調料烹製而成的湯煲具有比較獨特的風味,且能增加菜品的色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