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兼程八十載。中國近現代銀行業嚐試邁出國門、走向世界始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但大範圍、成體係地跨國經營應從上世紀末、本世紀初肇始。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融入全球一體化以及大批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商業銀行海外發展的步伐加快。“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逐步發展我國大型跨國公司和跨國金融機構,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從國家的戰略高度對中國商業銀行跨國發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在商業銀行貫徹國家戰略、服務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如何認識和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全球資源配置,打造不可複製的、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已經成為銀行經營管理者必須解決的課題。

中國商業銀行“走出去”,實現銀行的跨國發展,到底有哪些優勢?我認為最核心的優勢有兩個,一是我們的國家,二是我們的客戶。

國家戰略和政治經濟實力決定了商業銀行跨國發展的使命和方向,而商業銀行的跨國發展又會對國家戰略的實施和全球資源的配置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當今世界,除了傳統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之外,金融實力已經成為國家實力新的組成部分。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為金融體係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力量參與全球競爭、角逐全球資源也離不開金融的支持。未來中國商業銀行要充分利用和發揮這個優勢,牢記使命,順勢而為,在積極服務國家“走出去”戰略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全球化目標。

當前是中國商業銀行配合國家戰略、推進跨國經營的重要機遇期。回顧中國近現代金融史,作為中國金融業的雛形,票號曾經彙通天下,盛極一時,但清朝政府衰落,外國銀行介入,票號悄然消逝。國家積貧積弱的狀況使本土金融業生存難保,走出國門更是無從談起。民國時期,現代銀行業出現並涉足海外,但囿於國家實力,難以開展真正意義上的跨國經營。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內銀行業進行了多輪改革,大型商業銀行甩掉包袱、輕裝上陣,大刀闊斧地實施體製改革,將商業銀行建成現代金融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有能力著手實施海外發展。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兼並收購、跨國資金流動成為常態,客觀上為中國商業銀行創造了跨國經營的機遇,成為商業銀行開展跨國經營的內在驅動力。

從國外金融發展史來看,西方跨國銀行的全球經營往往服務於本國的海外擴張戰略,母國的對外擴張以及對殖民地的絕對統治為金融資本輸出海外掃清了道路,商業銀行依附於國家的擴張戰略和布局實現其海外布局和經營的目標。事易時移,中國奉行和平發展戰略,不可能也不允許走西方國家的殖民老路,這決定了中國商業銀行難以複製西方同業的跨國經營“捷徑”,而必須根據國家戰略因地製宜、因時製宜、因己製宜,摸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特點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