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海洋魚類發光之謎(2 / 2)

生活在深海裏的角鯊,能夠發出一種燦爛的淺綠色光亮。太平洋西岸的淺海裏,有一種屬於蟾魚科的集群性小魚,它的身體兩側各生有大約300個發光器能發出奇異的光彩。在昂琉群島和新加坡島附近的海裏,有一種小寶鈺魚,它的發光器官分布在消化道周圍,由於魚鰾的反射,這種魚就像看不到鎢絲的乳白電燈。

馬來亞淺海有一種燈鱸魚,能發出白中帶綠的亮光,很像月光反射在波浪上;此處的另一種燈眼魚,能發出星狀的光亮,看起來好像落在水裏的星星。

魚類所發出的光是沒有熱量的,是冷光,也叫動物光。它們發光的目的各不相同。魚發光是為了招引異性;鬆球魚遇敵侵擾時,會發出“光幕”,用來迷惑敵人,嚇唬敵人,警告同類。更多魚類的發光,是為了照明,以便在漆黑的海水深處尋覓食物。

4億年前水蚤化石揭開魚類飲食之謎

我們都知道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這是自然界一種生物存在的法則。但是你知道4億多年前,魚類剛脫離海水,最早進入淡水時以什麼為食嗎?據報道,蘇格蘭國家博物館的專家們在著名的蘇格蘭萊尼燧石層沉澱遺址中,發現了一些4.1億年前保存完好的水蚤類動物化石。專家推斷,水蚤就是最早期淡水魚的美食。

蘇格蘭萊尼燧石層沉澱遺址在阿伯丁郡萊尼村附近,並由此得名。

新發現的這些化石,與今天的蚤類很相似,屬於淡水甲殼類動物,它們依靠觸角擺動可以垂直遊動。這種蚤類存在的時期正好是海洋魚類向淡水魚類轉化的地質時期。專家們推斷,水蚤類就是淡水魚類不錯的美食,構成了食物鏈中最基本的要素,也是那一時期魚類最主要的食物來源。這樣,早期的淡水生態係統就建立起來了。

萊尼燧石層沉積遺址的化石種類豐富,熱泉和間歇泉活動頻繁,這個地區也受到火山活動的影響。因為間歇泉噴出的水中含有極其豐富的礦物質,吸引水蚤來到這裏。當水開始冷卻的時候,水中所含的礦物就沉澱下來,埋葬和保存了來此覓食的這些動物。

這些新發現的化石可以追溯到4.1億年前,而科學家們以前知道的最古老的水蚤類動物化石是1991年發現的,可以追溯到白堊紀,估計比蘇格蘭這些化石年輕3億年左右。通常,這種小化石不可能成為化石標本的,科學家們過去在一些年代相近的沉積遺址中沒有發現它們的蹤跡。

也許這隻是個巧合,這麼小的生物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為人類尋找遠古的秘密做個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