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袁氏一族本不凡 滄桑曆史未絕延(2 / 2)

一路上袁道風給小風鳴講述很多關於家族曆史的事,卻道今已時值宋末之際,往事如煙不複歸。兩人沿著澗溪和石階往上行,約一個時辰來到一個空曠的所在,四周被水流隔絕,宛如江中洲地,隻是澗溪不似江流那樣壯闊,隻有一座石橋與之相連。此地處山腰之中,其下為澗溪分支合流之處。澗溪兩條支流彎彎的如盤龍般從山上流淌下來,如二龍奪珠般將這一塊寶地合圍。此地處處碧龍山腰,但已高出周圍山峰許多,故而風很大,迎合了虎虎生風之勢。這一龍珠寶地自然成為袁氏一族最佳墓葬之處。祖祠立在龍脈之上無疑為子孫後代集聚了無盡福氣,使子孫後代享受祖上福蔭。

再往前走,一座氣勢恢宏的閣樓便直擊眼球,正門上方一塊大匾上寫著四個楷體大字“袁氏祠堂”,字體方正,下筆有力剛勁,大有入木三分之勢。旁邊還落有小款“袁客師印”,原來是袁天罡的兒子落的款。閣樓修葺一新,四周並無雜草,必定是有人常來打掃的。

兩人進得祠堂來,隻見對麵一排是金漆木雕祠牌位,左右四根是龍蟠烘漆頂梁柱,上方金頂是天師正道降妖圖,兩側橫擺是鎏金青銅古編鍾。四柱呈正且形方,龍蟠鳳舞駕雲翔,麒麟馱寶來朝賀,龜蛇神蛟伏靈牆,好一幅金碧輝煌,莊嚴肅穆的氣象。袁道風從懷中取出火石對著正中間的火盆狠敲打了兩下,無奈早上氣候潮濕,盆裏的燃柴也犯潮,過了許久才燃著,袁道風從側室拿來三支棒香,一一點燃插在了大殿正中的香鼎內。此為主香,專用來供奉五方天神,四值功曹。此為先敬神靈,再敬祖宗,以期東南西北中五方天神護衛,值年,值月,值日,值時四位功曹庇佑。袁氏諸位祖宗的牌位羅列在高約一丈的主台之上,下設香案,香案兩側擺著兩尊青瓷臥羊燭台,看此物件頗具古風,不似本朝之物,香案正中則擺放一尊雙耳香爐,恰似香爐又貌似古鼎,端的是怪異。袁道風將手往懷裏一掏,一隻火折子便拿在了手裏,對著火盆不一會火折子就著了,他恭敬的將青瓷臥羊燭台上的香燭一一點燃。這會兒尚早,山中霧氣未散,閣樓的門一開大霧便都湧了進來,不一會兒房中也是一片霧氣繚繞,燭台散發的燈光在薄霧的氤氳下散發出淡淡的光暈,猶如仙氣蔭繞。袁風鳴在殿中觀摩一圈心道:“這中間諸事還真是繁瑣,卻也不可怠慢。”

是時袁道風忽道:“鳴兒,據我觀測,此時已至辰時,正值旭日東升,龍騰鶴翔之際,為祭祀最佳時機。”袁風鳴聽到這裏便走向香案之前,從袁道風手裏接過線香向祖宗牌位敬拜。他年尚九歲,個頭自是不及五尺高的香案,不能將祭香插入香爐內,無奈這事又有個講究就是此事必躬親,不然便是對祖宗不敬。袁道風隻得將袁風鳴抱起插香,小孩不懂事,大意了些許,竟不小心將香爐帶袖拂了下來。隻聽‘啪’的一聲香爐已然粉碎在地。香爐破地,破地了!頓時山石震動開始出現,袁氏父子險險有些站不住腳步,隻得跟隨波動左搖右晃,過得一刻震動方才漸漸停息。袁道風頗感不妙,一股疑慮在心中泛起,他掐指一算,未來卻是一片迷茫,竟算不出任何事來。想來袁天罡之相術一傳十幾代,今雖已不及前代,但也仍有些看家本事,為何今天竟會推算不出。袁風鳴此時已熟背五行相書,略知太乙神數,一種不安湧上心頭,著實也有些嚇著了。

袁道風慈父護兒,見袁風鳴呆若木雞,便道:“鳴兒不必擔心,帶我回去仔細推演一番,定能得其因果。”

祭完祖宗父子兩人便下的山來,此時已值巳時,風來霧散,日曜影清。沿途下來,各種動物虎頭亂竄,驚恐萬狀,行至多處,野物們竟連人也不怕,隻顧逃竄。父子倆你望我,我望你,甚有疑慮。

袁家相術傳至今日,也是倒退了許多,可憐袁道風竟未看出這碧龍山乃是氣機一片之地。所謂氣機一片,便是此山之氣連為一體,注於泉眼,氣之一損不足為道,而泉眼一損,氣必敗泄。此地將自然之氣連為一體以達平衡,囤積靈氣促成龍脈形成,因此也能孕育靈物。當初袁氏祖先選擇此地立祠正是因為如此。當時為護泉眼,袁天罡父子幾人特在碧龍山設下河圖五行,運用大陣將泉眼從清水池移至祠堂的香爐內,以此護住泉眼。無奈今香爐破,泉眼碎,大陣停運,靈氣外泄,則災劫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