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經典的故事就精讀,比如說小紅帽的故事。
“爸爸,你給我講小紅帽的故事吧。”
“好。從前,有一個小女孩,她喜歡穿紅衣服,紅褲子,戴紅帽子,她的名字叫什麼呀。”
“叫帽帽。”
“有一天,媽媽讓帽帽去看誰呀。”
“去看奶奶。”
“帽帽提著一大籃子好吃的東西出了門,走呀走。那她的籃子裏麵裝了什麼好吃的呢。”
“果果,糕糕,蛋蛋。”
“還有什麼呢。”
“還有塔塔。”
“你真是個小好吃佬——小紅帽走呀走,走到樹林裏麵來了,突然小紅帽一下子迷路了。奶奶的家在哪裏呢,嗚嗚嗚,小紅帽著急得哭了起來,這個時候她看見樹後麵藏了一個什麼。”
“藏了一個狼狼。”
“狼狼要做什麼呢。”
“它要吃掉小紅帽。”
“那小紅帽怎麼辦呀。”
“帽帽對狼狼說,狼狼,你別吃我吧。我很乖。”
“可是我肚子餓了,就是要吃掉你……我就是要吃掉乖寶寶。”
“你吃掉我了,奶奶會知道的,她會讓獵人爺爺把你打死的。”
“可是我還是要吃掉你。哼哼。”
“那我把籃子送到奶奶家裏去了,你再吃我吧。”
“好的。”
“於是大灰狼就跟著小紅帽走呀走呀走,來到了奶奶家。”
“奶奶家裏藏了一個獵人爺爺。”
“那獵人爺爺是不是把獵槍拿出來了呀。”
“是的,還要打大灰狼。”
“那大灰狼怎麼了呢。”
“嘣,獵人爺爺把它打死了。”
“然後呢。”
“小紅帽就和奶奶一起吃糕糕,吃塔塔了。”
講過幾次之後,我就開始不斷地改動裏麵的內容。而隻要有一個不同的地方,你就會發現得了,然後說爸爸你講錯了。我也沒有強調你非要這樣講,不能那樣講。對於你來說,隻要你自己能自圓其說就可以,你說錯了就錯了。我錯得越來越離奇,你聽得也就越來越細心。這樣教育的結果會是什麼樣子,我自己也不知道。可能極少會有父母知道自己的教育將會結出什麼樣的果實來,或許絕大部分父母都隻是一種盡心的意識吧,隻要自己盡心盡力了,結果隻希望更好一些就行了,沒有更多的奢望。
就這樣,你轉眼之間就成了串燒大王,什麼東西都可以拿來串燒一下:
床前明月光,低頭思故鄉。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冰心在玉壺。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又綠江南岸。
當然你最大的能耐就是串燒歌曲,什麼歌曲到了你的嘴裏都會無厘頭地串燒起來。
“泥巴裹滿雞腿,口水濕透衣櫃。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一定要吃掉你。吃掉你,吃掉你這隻叫花雞……吃呀吃呀吃掉你……滿天風沙唱出個大煙鬼……左一口呀右一口,你是我的好朋友……”
“現在上來幹什麼……三毛錢買一碗……”
一位戰友聽到後笑得前俯後仰,還有比這更好笑的東西嗎。
有時我特意朗讀一些韻文,讓你注意到語言中的邏輯停頓和語調中的抑揚頓挫,這有助於你對語言美和對作品的理解。有時我用書麵語言來讀,有時就用平日裏父女倆之間的語言來讀,一些嚴肅的作品通過我讀出來之後,你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