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俗話說:“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句俗語告訴我們白露這個節氣有什麼特點?

這句話的意思是,處暑依然炎熱,需要每天用一盆水洗澡,十八天之後,到了白露,就不能赤膊裸體了,以防著涼。白露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每年公曆的9月7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是白露。此時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麵或近地物體上凝結成水珠,這種水珠就是露。

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初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意思是說時值白露節氣,鴻雁與燕子等候鳥準備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幹果糧食以備過冬。

白露時節,白天的溫度仍有可能到達三十幾度,但到了夜晚,氣溫會下降到二十幾度甚至十幾度,晝夜溫差很大。人們能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經過去,涼爽的秋天已經來到了。我國大部分地區在白露時節秋高氣爽,風輕雲淡。夏季風漸漸被冬季風代替,多吹偏北風,冷空氣南下頻率加快,又因太陽直射地球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少,強度減弱,夜間常晴朗少雲,地麵散熱快,因而氣溫下降速度也在逐步加快,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先後降到22℃以下。可見,白露是天氣轉涼的預兆。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過了白露和秋分,天氣就一天比一天冷了。

62我國處於北半球,因而極難見到南極星,最有可能見到南極星的日子是哪一天?

南極星一年內隻有在秋分之後才會出現,且一閃而逝,極難見到,春分過後更是完全看不到。所以古時把南極星的出現看成是祥瑞的象征,曆代皇帝都會在秋分這日早晨率領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極星。

秋分在每年公曆的9月22日或23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度。秋分有兩層含義:一是秋分日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晝極夜現象。秋分之後,北極附近極夜範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範圍漸大。二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間,平分了秋季。

秋分有三候:“初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培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冬天要蟄伏起來的蟲子們開始修築巢穴,河流池潭中的水也開始幹涸了。

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廣大地區均先後進入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空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過去,正是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的好季節。秋分後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麵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顯著加快。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而在東北地區,降溫早的年份裏秋分見霜已屬平常。在西北高原北部,氣溫已降到0℃以下,已經可以看到雪花漫天飛舞、大地銀裝素裹的壯麗景象。

63標誌著天氣轉涼變冷、最適宜賞菊花吃大閘蟹的是哪個節氣?

標誌著天氣轉涼變冷、最適宜賞菊花吃大閘蟹的是節氣是寒露。公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為寒露。寒露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寒露之後是霜降,霜降之後就是立冬了。“寒露”的意思就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麵的露水更涼,快要凝結成霜了。

我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初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化為蛤,三候菊有黃華。”這一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會出現很多蛤,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便以為蛤是雀鳥變化而來的;第三候的“菊有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全部開放。

寒露時節,我國嶺南及嶺南以北的廣大地區都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除全年飛雪的青藏高原外,東北和新疆北部地區通常已開始降雪。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氣溫持續下降。華南日平均氣溫還不到20℃,即使在長江沿岸地區,也很難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氣溫卻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數河穀低地以外,平均氣溫一般低於10℃。用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計算,這已是冬季了。

寒露期間,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北京人喜愛登高,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吸引著眾多的遊人。而南方此時也是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在江南地區,人們除了賞菊花外還有吃螃蟹、釣魚的習俗。秋季釣魚也叫“秋釣邊”,意思是說,每到寒露時節,氣溫快速下降,深水處太陽已經無法曬透,魚兒便都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遊去,釣魚要到淺水區才行。

64情人節不隻西方有,我國古代也有浪漫的情人節,你知道是哪一天嗎?

七夕節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它源於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

相傳在很早以前,有一戶貧苦人家,家裏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叫牛郎。牛郎父母早亡,跟著哥哥嫂子一起度日。嫂子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這頭老牛很通靈性。

一天,有許多美麗的仙女下凡遊玩,在河裏洗澡。牛郎聽了老牛的提議,偷偷取走了織女的衣裳藏了起來,織女找不到自己的衣裳,沒有辦法和其他仙女一起回到天上,便留在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結婚以後,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幸福。不料天帝知道了這件事,勃然大怒,派王母娘娘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生生把一對恩愛的夫妻給拆散了。老牛不忍牛郎妻離子散,就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誰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湧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隻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堅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隻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也動了惻隱之心,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相會。從那以後,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就會有無數的喜鵲飛向天河架起一座鵲橋,牛郎帶著兒女在鵲橋之上與織女相會。到了唐朝的時候,唐明皇和楊貴妃在七夕之夜定情長生殿,立下誓言“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他們的真情感動了後人,從此,七夕定情的風俗就流行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