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現代有三八婦女節,古代有女兒節。女兒節是年輕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她們是怎樣過節的?

七夕在中國古代既是情人節,也是女兒節,古代的女孩子怎樣過節呢?她們過節的方式就是乞巧。對古代的女孩子來說,織補針線的手藝是非常重要的,織女手巧非凡,會織無縫的天衣,而七夕這天她與情郎相會,心情一定會好,趁此良機,凡間的女孩子就會向她乞求,學得一點她那巧奪天工的手藝。

七夕乞巧的方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一種是“穿針乞巧”。這種風俗可以追溯到漢朝,最遲在南朝時期,穿針乞巧就已定型為七夕風俗。穿針的方法各朝各地均有差異,不過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都得用線,而且通常還是彩線。而用來穿線的針,漢代有七孔針,元代又有九尾針,要穿過所有針孔才算得上巧。而穿針乞巧是在晚上進行,無論月光還是星光亮度都不足,再加上微風輕拂,乞巧就更不容易了,非得運用巧思不可,這與其說是乞巧,倒不如說是比巧了。

到了後世,乞巧的方式不斷翻新。有蟢(一種蜘蛛,身體細長,暗褐色,腳很長,在歐美被稱為“長腿爸爸”)子乞巧。蟢蜘的出現在中國古代被視為喜慶的預兆。人們在七夕之夜把蟢蜘裝在小盆子或小盒子裏,第二天早晨,看蟢蜘結了多少網,結網越多,所乞來的巧就越多。還有一種乞巧方式是金盤種豆。金盤種豆就是把綠豆、紅豆、小麥用水浸在盆裏,讓它們長出綠芽,芽長到三四寸時,用紅藍彩色絲線纏繞起來,這叫做“種生”。

66萬聖節是外國的鬼節,中國有鬼節嗎?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俗稱鬼節。民間認為,七月初一地府開了鬼門關,放鬼回到生前的家裏去,而且他們可以逗留一個月,直到七月三十,地府收鬼,才徹底關了鬼門關。所以,古人從鬼出來的第一天開始,每天每餐都要祭祖,七月十四要設宴祭奠,因為七月十五這一天就是送走他們的日子。在這一天,孤魂野鬼也能得到關照,吃上夏季的果子和新打的穀子。七月十五的夜晚,人們點著香火,為鬼神們照亮歸去的路。孩子們手上拿著荷葉燈,嘴裏唱著“荷葉燈,荷葉燈,今日點了明日扔”走在路上,黑暗中能看到青綠的燈光隱隱約約透出荷葉。在河邊,人們也點起了河燈,這是“慈航普度”,要讓天下的鬼都能看見離去的路。河燈多種多樣,人們把蓮蓬和瓜皮鏤空,或者用彩紙糊成蓮花、蓮葉、水鳥的樣子,裏麵點上蠟燭,拿到河邊去放。星空下,一盞盞燈在飄動,保佑著鬼神們的遠去。這是詩意的送行。

七月十五還是個佛教的節日,被稱為佛歡喜日。傳說在這個日子裏供養佛、法、僧三寶,可以借三寶的功德解救人生的痛苦。佛寺在這一日要舉辦盂蘭盆會。這個佛教節日源於目連救母的佛教故事。目連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他參悟佛法以後,用道眼觀看世界,看到母親墜入惡鬼道中,餓得瘦骨嶙峋。目連便用缽盂盛飯給母親,母親左手托缽,右手抓食,結果飯沒入口就變為火炭。目連為救母親,向釋迦牟尼請求,釋迦牟尼指點他在夏季設盂蘭盆會,準備百味飲食,供養僧眾,僧人們齊聲念咒語真言,使母親脫離苦難。目連救母的戲曲成為我國傳統的經典劇目,魯迅先生在他的《社戲》中就曾提到過這一劇目:那老旦嘴邊插著兩個點火的紙撚子,旁邊有一個鬼卒,我費盡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連的母親,因為後來又出來了一個和尚。

67七月三十這天人們要點“地藏燈”、堆“寶塔”,這是為什麼?

因為這一天是地藏王菩薩的生日。地藏王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觀音、文殊、普賢一起,深受世人敬仰。傳說地藏王菩薩進入地獄中解救眾生。後來,釋迦牟尼把他封為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的生日,是佛教中的重要節日,從明朝中後期開始,這個節日就流行了起來。在北京,人們供香燭,放水燈。在江蘇常熟,婦女們到尼姑庵進香。在蘇州,婦女們除了燒香之外,還有三種風俗:一是點肉身燈(遍體掛鉤燃燈,後為流弊,被禁止),目的是報答娘親的養育之恩;二是用紅紙剪成裙子穿在身上,生育過一個孩子的脫裙一次,生育過兩個孩子的脫裙兩次,依此類推,據說這樣做可以讓婦女在來世避免難產;三是把紙製的金錠銀錠交給寺廟,作為來世的費用,這叫“寄庫”。此外,家家戶戶還會在庭院的台階上點起燈來,這叫“地藏燈”。孩子們則把磚瓦堆積成一座座寶塔,把假琥珀放在塔上燒著玩,俗稱“狗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