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春運期間火車票一票難求,人們為什麼非得回家過除夕呢?
每年一到春節,神州大地便會轟轟烈烈地進行一場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移民運動”。成千上萬的遊子踏上了返鄉之路,一定要在除夕之前回到家中吃年夜飯。不管一票難求,也不管餐風宿雪,除夕奔向老家的心義無返顧。
為什麼人們一定要在除夕之夜回到家中呢?不僅因為那頓豐盛的年夜飯,更因為一份渴望團圓的心情,而且因為一個期盼生活更加美好的民俗情結,一份融於血脈之中的曆史記憶。除夕的年夜飯,凝聚著中華民族代代相沿的生命觀念。
過除夕是我國最重要的一個風俗活動。在這個特殊的夜晚,除了守歲、放鞭、祭神祈福之外,最溫暖最溫馨的就是吃年夜飯了。年夜飯具有重要的民俗意義:首先,它是團圓飯,全家人必須聚齊,即使不得已有人缺席,也要為其擺上碗筷,象征性地表示其人在場;其次,它是豐盛的,家中有什麼好吃的,尤其是平時舍不得的,也會悉數擺上,特別是要有魚,寓意“年年有餘”;再次,年夜飯有歡樂、喜慶之意,家人可以盡情地飲食;最後,年夜飯還有驅邪、消災、祈福、健身的多重功能,人們相信“吃了年飯旺”,對一年的平安健康均有好處。
年夜飯不僅具有豐富的意義,而且源遠流長。早在上古時期,人們就有臘日會食聚飲的習俗。到了臘月,一年勞作已基本完成,豐收的果實已經存入倉庫。此時,為了感謝神靈的福佑,為了犒賞一年的辛勞,人們以節日狂歡的形式進行聚餐,同時歡歌樂舞,開懷暢飲。這種活動,成為後世除夕年夜飯的雛形。大約在南北朝時期除夕年夜飯風俗就已形成,並且迅速風行起來。由此可見,年夜飯是多麼的誘人,多麼的重要!所以,一進入臘月,人們就開始期盼除夕之夜,就逐漸從四麵八方往家中趕。除夕一頓飯,仿佛寄托了人們對生活所有的美好希冀,仿佛可以消除一切苦難和心酸,仿佛可以開啟一個夢寐以求的理想世界。這就是人們為什麼一定要回家過年的心情吧!
98除夕夜為什麼要徹夜不眠地守歲呢?
除夕是“一夜連雙歲”的重要時刻,辭舊迎新,送往迎來,因而在一年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古往今來,除夕之夜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除了上文所講到的吃年夜飯之外,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守歲。
所謂守歲,就是除夕夜整夜不睡,見證舊歲的逝去和新年的到來。一般是全家慢慢吃年夜飯,然後點燈圍坐,通宵達旦,暢敘胸懷。同時,可以進行各種娛樂活動,大人行酒猜拳,歡歌笑語,小孩則燃放爆竹,盡情嬉戲。
這樣的習俗,至遲在兩晉時期就已經形成了。根據文獻記載,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在除夕夜就家家準備美酒佳肴,享用通宵,稱為“守歲”或“宿歲”。當時,一些詩人所寫的詩篇中已經出現描寫守歲的語句了。顯然,此時守歲的習俗已經很成熟了。後來,自唐宋以至元明清,這種風氣勢頭不減,受到了曆代人們的歡迎。直至今天,人們仍然如此,圍坐吃年夜飯,看春節聯歡晚會,至少要熬到零點之後,迎來新年,十分熱鬧。
那麼,人們為何熬夜守歲呢?除了迎新喜慶、秉燭歡樂之意外,守歲還有豐富的民俗內涵和現實意義。據說,守歲首先具有驅除惡鬼邪祟之義。通過通宵的燈火和喧囂的氣氛,將頑踞角落中的邪鬼趕走。其次,守歲還具有受福健體之義。通宵不眠,見證了年輪的更迭,人們相信這樣能夠在來年萬事如意,身體健康。此外,守歲還有現實的功能,就是一家人利用團圓良機,總結過往的一年,共同展望全新的一年,為幸福生活加油打氣。
99除夕夜長輩給小孩壓歲錢,是想壓住小孩的“歲數”,不希望小孩長大嗎?
過年給小孩壓歲錢,這是盛行於大江南北的一項春節習俗。一般是在年三十,也有的是在正月初一,當小孩給長輩、親友叩頭拜年時,長者要給小孩錢。所給的錢,古時候是銅板,其個數往往與小孩的歲數相同,所以又稱“帶歲錢”;由於大都是守歲之夜給,所以又稱“守歲錢”。小孩收到壓歲錢,一般不能急著花掉,而是放在口袋裏,懸在腰間,或者用繩串起來放在床腳邊。
為什麼要這樣處理壓歲錢呢?因為壓歲錢並不是為了慶賀小孩又長大一歲給的,而是有著特定的目的——驅邪避祟。“壓歲”,不是壓住年歲,而是壓住邪祟,“歲”與“祟”諧音,所以取這樣的名稱。
給壓歲錢的風俗,早在漢魏六朝就已經形成了。最初的壓歲錢是一種特殊的銅幣,呈長方形,上麵刻著龍、馬的圖像。這種錢被稱為“壓勝錢”或“厭勝錢”,而所謂“厭勝”就是用法術來戰勝對方,是巫術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