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與妻別(1 / 1)

蘇武(前140年——前60年),西漢大臣。字子卿,杜陵(今陝西西安)人。因為他的父親蘇建曾跟隨衛青抗擊匈奴有功,於是,蘇武三兄弟就因父親之功而做了皇帝身邊的侍從。

還在漢朝建立之初,漢朝就與西北地區的匈奴人不斷發生戰爭。漢初的幾個皇帝主要采取“和親”的政策阻止匈奴的進犯,。直至漢武帝時,為了抗擊匈奴,漢武帝先後派出衛青、霍去病征討匈奴並取得勝利,從而使得西北邊境得到暫時的安定。在這期間,雙方曾多次互派使節偵察彼此的情況,同時雙方也都扣留過對方派來偵察的使節。

公元前100年,且鞮即位為匈奴政權的新單於。剛剛即位的且鞮擔心受到漢的襲擊,於是主動送還了扣留的漢使節。漢武帝為了表示自己的友好,他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同副中朗將張勝率百餘人帶著送給單於的財物,手持旄節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

蘇武知道此次出使匈奴路途遙遠,艱辛自不必說,很可能還有凶險,畢竟,那是蠻胡之地,也畢竟,漢朝與匈奴的關係向來都是變幻不定。身為忠君之臣,身為武將之後,蘇武對於此次出使可能存在的凶險並不畏懼,但他的妻對於丈夫的出使想來是充滿了擔憂與惶恐。為了安慰憂慮的妻,在臨行前,蘇武寫下了這首《留別妻》: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燕婉及良時。

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握手一長歎,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複來歸,死當長相思。

你我結發為夫妻,我們就曾承諾著恩愛,承諾著到老。往昔歡娛,曆曆在目;燕爾良時,時時銘記。如今,一紙詔書,我不得不踏上征程。前路漫漫,還未成別,卻已是執手相看淚下翩翩。雖說“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但我向你承諾,隻要我還活著,千辛萬苦我都會回來;隻要我活著,千重萬阻我都會歸來。請你相信,請你等待!如果沒有回來,那一定是因為我已經死去。即使是死去,對你,我也是長相思,長相念!

蘇武與妻話別之後,一行百餘人踏上了征程。經過長途跋涉,蘇武護送匈奴使者安全抵達。蘇武等人在匈奴短暫休息後準備返漢,就在這時,匈奴內部發生叛亂。內亂的引發者是緱王與長水人虞常等人,緱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兒子,他本與昆邪王一起降漢,後來又跟隨浞野侯流落到胡地。緱王在胡地呆了一段時間後,又想回到漢,於是他就和衛律統率的那些投降者暗中策劃綁架單於的母親閼氏歸漢。就在要開展行動時,蘇武等人來到了匈奴。虞常在漢的時候,他就與副使張勝有往來。虞常知道大漢朝廷怨恨衛律,於是,他私下裏拜訪張勝,把這次謀反的計劃告訴了張勝並說自己會將衛律射死。他這樣做隻是希望漢廷照顧他在漢的母親與弟弟。張勝聽後許諾了他。就在緱王和虞常將要起事時,其中一人把計劃報告了單於的母親閼氏。於是單於子弟發兵,在交戰中緱王死,虞常被活捉。張勝得知後害怕自己被牽扯進去,這時才把事情經過告訴了蘇武。

事情果不出張勝所料,虞常很快就把張勝供了出來。單於一怒之下扣留了所有漢使節並威令蘇武等人投降,張勝請降而免於一死。蘇武為了不被匈奴所辱,幾次欲自殺保節都沒有成功。為了讓蘇武投降,單於對蘇武進行勸解、利誘,不成之後又使用酷刑,凡此種種都不能動搖蘇武對漢的忠心。單於敬佩蘇武的氣節不忍殺他,但又不想讓他歸漢,於是,他就把蘇武流放到北海(今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去牧羊。臨行前,單於對蘇武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時就放他回到漢朝。

就這樣,蘇武開始了自己的牧羊生活。隻是他不知道的是,他這一去就是十九年,一去就是從壯年到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