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生複歸(1 / 1)

蘇武到達北海後,麵對的是缺米少糧的饑腸轆轆,麵對的是無邊無垠的地凍天寒。饑寒交迫裏,始終與他形影不離的是那根象征漢廷的旌節,也正因為此,這個旌節不僅給他以希望,更給他以心靈的慰藉。淒風苦雨裏,蘇武堅持著;寒霜冬雪裏,蘇武隱忍著。在艱苦的歲月裏,很多時候死比生更容易。而有的人之所以選擇生,一定是因為有更強大的信念支撐著他!而對於蘇武,支撐著他的有對大漢朝廷的忠,更有對妻子許下的諾,那句 “生當複來歸”的深沉一諾!

在人跡罕至的北海,在艱苦的日子裏,有一天,蘇武等來了故人,這個故人就是投降匈奴的李陵。原來匈奴單於一直沒有放棄對蘇武的勸降,這一次,他派來了還在漢時就與蘇武交好的李陵來勸降。麵對李陵的百般說辭,蘇武依然監守著自己誓不投降的心。一年又一年,蘇武又等來了李陵,這一次,李陵帶來的是漢武帝的死訊。縱然如此,蘇武依然堅持著忠漢,等待著歸漢,更等待著生當與妻見的誓言。

就在蘇武時刻想念故土的時候,漢朝當朝也沒有忘記他的存在。漢武帝死後,昭帝即位。後來,漢和匈奴達成和親。這時,漢廷向匈奴詢問蘇武等人的消息,也許是不想因扣留使者而再起爭端,匈奴居然對漢廷謊說蘇武已死。蘇武已死,這個消息在漢廷並沒有引起多大的震動,畢竟,蘇武隻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使節。而這個消息對於蘇武的妻子而言,卻是當空霹靂,卻是天塌地陷。蘇武的死,不僅僅是家庭支柱的倒塌,更是她希望的破滅,因為無論她的等待有多久,她都再也等不到他的“生當複來歸”。生活還在繼續,縱然她有悲痛,但悲痛卻不能停止她的人生。於是,在那個女子似藤蘿的年代,她不得不再尋找一棵樹,她改嫁了。

而身在荒涼北海的蘇武,對於外麵的一切卻毫不知曉。他麵對的依舊是往昔的饑寒相逼,麵對的依舊是風雪相襲。這也沒關係,因為他知道,在他的背後,有著屹立不倒的大漢王朝,有著需要他兌現承諾的妻子!時間一年一年過去,於是蘇武才知道,比寒冷、比饑餓更可怕的是長長的孤單與寂寞。於是為了取暖,也為了排遣,蘇武在遙遠的胡地找了一個女子。對於他而言,當下的愛與不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需要有個人可以傾訴,需要有一個溫暖的懷抱來承接他的寂寞與孤獨。

蘇武的世界每一天都是昨天的重複,而外麵的世界卻在日新月異。自從漢昭帝與匈奴關係緩和後,雙方開始有使者往來。那一年,漢廷又派使者出使匈奴,當初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知道後偷偷見到了使者,並把這些年在匈奴發生的一切都告訴了使者。為了營解蘇武,常惠讓使者對單於說大漢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隻大雁,腳上係著帛書,上麵說蘇武等人生活在荒澤之中。於是使者按常惠所說問尋於單於,單於不得已才說出實情,並同意放蘇武歸漢。

就這樣,於漢武帝時出使的蘇武在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長安,曆經十九年,此時的他雖已是須發皆白,但他卻終於做到了當初對妻子所許下的“生當複來歸”的承諾!

在這個承諾裏,不管誰毀誰守,都沒有誰做錯!在曆史的進程裏,在政治的旋渦裏,他們都隻不過是一枚棋子,往哪裏擺,往哪裏走,都由不得自己!況且,對於蘇武的妻而言,她的等待,她的改嫁,她麵對蘇武的歸來,想來她的痛苦未必就少於蘇武的十九年滄桑!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生當複來歸,死當長相思”,很平白的話語,卻是最深重的承諾!如果有一天,某一人對你說出這樣的誓言,這樣的承諾,不要發問,也不要懷疑,你需要的隻是接受與感恩。天長地久,地老天荒,我們可以去希望,可以去期待,但不要去要求,因為愛情從來就是心甘情願的事情。

漢宣帝與許平君:故劍情深,南園遺愛

采桑歸路河流深,憶昔相期柏樹林。

奈許新縑傷妾意,無由故劍動君心。

——江總《怨詩》

古今中外,從來不缺少一朝富貴,糟糠下堂的故事,於是就有了“奈許新縑傷妾意”的憂傷哀怨。也正因為此,傷心中的女子想起那個故劍情深的愛情在被深深地觸動與打動的同時,才會發出“無由故劍動君心”的感觸。讓我們翻開浩如煙海的曆史,走近漢宣帝劉詢與平民女子許平君的故劍情深,南園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