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格律詩的朗誦(7)(1 / 2)

"忽傳"二字要有捷報突至的感覺,氣提聲收,音高較高。"涕淚滿衣裳"幾個字應有悲喜交加的感覺,悲和喜兩種情緒都要有,語速相對較慢。"卻看妻子愁何在"一句有顧盼之感,音高相對提高一些。"漫卷詩書喜欲狂"一句氣息奔湧明顯,可以采取波穀類語勢,"喜"處於語句的最低點,不過喜悅的情緒色彩卻須非常濃厚;"狂"字順語勢將字尾揚起,既表現喜悅的程度,又為後四句的表達作鋪墊。

頸聯的第一句"白日放歌須縱酒"采取上山類語勢,將爽直的情態進一步表現;第二句"青春作伴好還鄉"采取接近於下山類的語勢,可以表現出暢快的心情。

尾聯通過對行程的描述間接抒發喜悅的情感。"穿"字和"向"字要加強吐字力度,拉開字腹,並適當延長調值,表明詩人歸心似箭。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烏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朗誦解讀]

這是杜甫最有名的七言律詩,寫於唐代宗大曆二年的秋天,也就是詩人晚年流落夔州的時候。此詩是詩人登高有感而作。

首聯的"風急天高猿嘯哀"一句音高要較高,音色要較暗,語速慢一些,營造出一種淒冷蕭瑟的氣氛。"渚清沙白鳥飛回"因景色低遠,音高也要相應低一些。

頷聯兩句是名句,已廣為傳誦,朗誦時應懷有一種滄桑感。"無邊落木蕭蕭下"增加一些虛聲成分,給人以蕭瑟之感,"蕭蕭"二字字腹拉開,處於語句的高點;"不盡長江"四字之後揚停,以引領下文;"滾滾"二字字腹拉開,時值延長,給人闊大雄渾之感。

頸聯的"萬裏悲秋常作客"一句采取上山類語勢,"萬裏悲秋"四字低起,語句連貫,"常作客"三字音高提高;"百年多病獨登台"采取下山類語勢,"病"字字尾延長,以引領下文,"獨"字拉開字腹,延長時值,突出詩人的孤獨感。

尾聯的"艱難苦恨繁霜鬢"一句采取上山類語勢,整體音高提高,句尾揚起;"潦倒新停濁酒杯"采取下山類語勢,音量減小,突出無可奈何之感。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朗誦解讀]

韓愈晚年曾因上書請諫觸犯朝廷,差一點被定為死罪,經人說情才被改貶為潮州刺史。離京赴任之時,他的侄孫韓湘趕來同行。韓愈悲歌當哭,慷慨地寫下了這首名篇。

首聯兩句表明了獲罪的原因,即上交奏章觸怒朝廷。"朝奏"和"夕貶"相互照應,朗誦時要適當強調。

頷聯兩句要有一定的力度,語流順暢,表明詩人剛正不阿、不怕招災的膽量。

頸聯兩句表達了詩人英雄無路之悲。"家何在"語勢要漸揚,有向上天呼籲之感;"雪擁藍關馬不前"采取下山類語勢,"馬不前"三字更低更慢,表現詩人困頓的處境。

尾聯兩句詩人從容地向侄孫交代後事,沉痛和穩重。"知汝遠來"要低起平收,"來"字的字尾適當延長;"應有意"三字采取波穀類語勢,"有"字處在最低點,"意"處在最高點,字尾延長,引領下文。"好收吾骨瘴江邊"采取下山類語勢;"好收吾骨"四字有欲說還休之感,語速要偏慢,"瘴江邊"語勢下落,氣息下沉,字字頓挫,含有一種壓抑的激憤。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朗誦解讀]

劉禹錫一生屢遭貶斥,心情抑鬱。在與自居易結識後,為酬謝自居易的贈詩而作了這首答詩,含蓄地表明了自己屢遭排擠的抑鬱,並表明了自己對新人懷有誠摯的希望。

首聯和頷聯這四句寫了詩人自己的身世,詩句透出淒涼無奈的情緒。朗誦時要使用比較暗的音色,音高較低,語速較慢。

頸聯兩句是為大家所傳誦的名句,詩人自比沉舟、病樹,含有謙虛之意,同時也表明對後進的希望,因此在感情色彩上高昂多過低沉。"千帆過"三字要加強吐字力度,音高提高;"萬木春"三字拉開字腹,語速放慢。

尾聯於沉痛中露出希望。"今日聽君歌一曲"采取波峰類語勢,"歌"字處於語句的高點,音量要加大;"暫憑杯酒長精神"一句采取上山類語勢,"長"字要加強叼字力度,"精神"二字提高音高,音色要相對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