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詞的朗誦(2)(1 / 3)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暮憑欄(一本作"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朗誦解讀]

這首詞從陰雨、晚春、寒夜人手,用流水落花作比,將天上和人間相對照,抒發詞人國亡家敗之痛,淒婉哀傷。朗誦時,上闋前三句開口要慢,有如吟誦,語速宜緩,語勢平起平落。

"夢裏不知身是客"一句采取上山類語勢,"客"字提高音高,延長時值;"一晌貪歡"承接上句語勢開口,音量要小。

下闋的"無限江山"一句可將語速放慢,用四個字高度概括家國兩失的感慨;"天上人間"四個字要突出今昔境遇之迥異,語速極慢,其中,"天上"與"人間"兩個詞之間可以誇張地停頓,前高後低的語勢對比也可加大一些。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朗誦解讀]

這首詞以自然界的景物切入,然後極寫了不堪回憶之回憶,抒寫了無盡的哀傷感慨。

朗誦時注意對問句的處理。實際上,詞中的問句幾乎都是直接抒情,並采取自問自答的方式,越答越愁,愁緒不斷。

這首詞用語淺近,語言流暢,不過在朗誦時,可以不必一氣嗬成,而是故意切分詞句,靠停頓、延長宇音等方式,將表現詞人無盡愁緒的詞句突出出來。整首詞多在一種長歎的感覺中誦讀出來。

蘇幕遮範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朗誦解讀]

這首詞通過對深秋景物的描繪,抒發了旅人思念家國的一片深情。

上闋著重寫景,景中含情,朗誦時要有一種迷蒙之感,悵惘之緒。"芳草無情"一句應放慢語速,加強吐字力度,但音量不要大,可有虛聲成分。

下闋重在抒情,以抒發旅途中的思鄉之苦和去國之恨。"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應兩句並作一句處理,這樣才符合語意。"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應著意處理,"愁腸"二字加強吐字力度並延長字音時值,字尾上揚,以引領下句;"相思淚"三字放慢語速,以突出形象。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朗誦解讀]

這首詞從表麵上看平白如話,但它的主旨卻眾說紛紜,這裏我們不作探究,不過從詞的感情色彩角度來說,通篇散發出一股淡淡的愁緒,給人以孤寂無奈之感。

《浣溪沙》這一詞牌朗誦起來最大的難度在於通篇節奏的控製上:上下闋各三句,每句都是七個字,通常情況下,人們在讀完每一闋的第三句時,往往會有一種沒有完結的感覺,因此須要通過節奏和語速的控製來改變這種感覺。常見的辦法如:每一闋第三句的語速可以慢於前兩句,同時,前兩句的語流可以連貫一些,而每闋第三句除放慢語速外還可以根據語意適當安排停頓,這樣可以平衡前兩句和第三句的分量,完成節奏的調控。

如"小園香徑獨徘徊"一句可以采取波峰類語勢,"徑"字處於語句的高點,延長字音時值並停頓;"獨徘徊"三字順語勢漸落,語速放慢。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無尺素(一本作"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朗誦解讀]

這首詞以情蘊景,以物寫心,深入細致地刻畫了為離愁所苦的內心世界,秋意蕭瑟,孤寂淒寒。其中,"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為大家所傳誦的名句。

朗誦時注意景物的轉換與視域的變化:由庭院到室內,再到高樓,視域由近而遠,思緒也由此時而無盡延展。心緒凝重,詞風兼有細膩和粗豪的特征,用氣發聲也要隨之而變化。

雨霖鈴柳永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朗誦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