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詞的朗誦(3)(1 / 3)

朗誦時,在淡淡的卻又是揮之不去的悵惘情緒統帥之下,注意加強對重點詞句處理的分量。"天涯何處無芳草"和"多情卻被無情惱"這兩句都可以適當放慢語速,降低音高,使用較暗的音色。

卜算子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隻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朗誦解讀]

這首詞抒發了強烈的相思之情,句短情長,詞淡意濃。上闋由景人情。朗誦時應放慢語速,字斟句酌,每一個看似平淡的字中都應浸潤著深厚的情感,語勢變化要相對平緩。下闋以抒情為主。"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兩句是一種含悲的質問,實則抒發了主人公無法排遣的思念。"隻願君心似我心"采取上山類語勢,語氣中要含有殷切的期盼,語速適當加快。"定不負相思意"一句語速要放慢,語氣堅決,吐字有力,不過音高不必太高,音量也不必太大。

鵲橋仙秦觀

仙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朗誦解讀]

這首詞賦予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古老題材以新的立意:隻要愛情忠貞不渝,哪怕不能朝朝暮暮相處在一起,兩人也同樣是心心相印,心靈相通的。這是一部境界全新、立意高遠之作。朗誦時,上闋要滿含著對這種美好愛情的讚美之情,情感發自肺腑,吐字清晰,氣息充溢。下闋的"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三句,既要表現出愛情的柔婉,又要表現出離別時的難舍難分。"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則既是戀人彼此間的深情勸慰,又是對忠貞愛情的熱情讚美,語氣要堅定,充滿企盼。

踏莎行(霧失樓台)秦觀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朗誦解讀]

這首詞寫於作者貶居郴州期間,表達了作者對於被貶斥的怨恨和獨在他鄉的孤寂之感。

上闋和下闋的前三句或以景傳情,或直接抒情,都表達了這種極度苦悶的情緒。朗誦時要放慢語速,可以使用較暗的音色,加強吐字力度,不過音量不要大,關鍵是要以情帶聲,以聲傳情。

結尾兩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則是詞人突發奇想,詰問江水之無情,其實則傾注了自己對離鄉遠謫的怨恨。朗誦時可以適當加快語速,並強化這種詰問的語氣。

如夢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朗誦解讀]這首詞表現了一種惜春、傷春的心情,語出清麗,意出含蓄,是一首頗具興味的小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描繪了夜雨疾風和酒後濃睡的情態。語勢平出,語速較慢,音色偏暗,以適應詞義。

"試問卷簾人"一句,采取半起類語勢,句尾急停,有較強的對象感,是問話的語氣。

"卻道海棠依1日"一句,放慢語速,語流平緩,是答話的語氣。"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幾句,吐字力度要適當加強,語速稍快,表達跳脫活潑,清新純淨。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朗誦解讀]

這首詞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以居人身份,懷念遠遊他鄉的丈夫趙明誠而作的,全詞雖隻字未提懷念遠人,但卻處處透露出一種離索寂寞、淒涼惆悵的氣氛。

朗誦時,要注意氛圍的營造,語速舒緩,語勢平穩,音色偏暗;在深沉蘊藉中抒發思念之情。

聲聲慢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朗誦解讀]

這首詞緊扣悲秋之意,表現了詞人的空虛寂寞和淒情愁緒,情感悲愴,筆力凝重。

朗誦時,情緒的醞釀要深沉,可以有較大的起伏變化;吐字力度要加強;有較強的氣息控製,但音量不必大。同時,由於篇幅較長,句式變化多端,因此在處理時應劃分好句群,將語勢呼應起來,使語意連貫,如"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這兩句就應該連得較緊。再如"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這兩句應貫通起來處理:"窗兒"後麵可以安排一個停頓,而"獨自怎生得黑"則可以化為一個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