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三原色(1 / 1)

我的性情,生來至今,不喜歡毀壞什麼,來適應自己的心意;不喜歡改變太多,滿足自己的需求。在保持原樣狀態較多的基礎上,盡可能地維護一種舊時的完滿,或作修正或作彌補。總之,破壞不是我的天性,徹底毀滅也不是我的天性。

小時候跟隨家人開始養貓,雖然不負責喂食和清理,隻是逗它們玩兒,但私心裏,對於貓的模樣和性情,有著個人偏愛。竊以為好貓的標誌,就是圓頭圓腦,虎氣騰騰,環眼怒視,髭須勁張,昂首挺胸,碩尾盤踞,一副凜然不可侵犯的大將軍相。

這樣的貓,的確形與實符,無論奔跑跳躍,捕食獵物,嬉戲進餐,皆有尖嘴猴腮、體瘦猥瑣、細尾橫陳的醜貓所不具備的,仿若虎的架勢和威嚴。

這樣的貓,往往亦不太黏人,不喜歡常常自覺跳上人的膝蓋,犯嗲邀寵的嬌滴滴模樣。

紅黃藍是三原色,童年起畫畫的印象,12色水彩可以在調色盤裏隨意調出有趣的各種顏色,無需教材、教師指導,眼睛看了自會清楚。記得紅色和黃色,調出橙色;藍色和黃色,調出綠色。

豐子愷先生認為,紫色是紅藍兩色調成,“三原色不具足”,“性又刺激”,“不堪常用”。依此推斷,是否橙色、綠色皆具有這個弱點。

三原色是自然界最耐看的色彩,無論看得多久,也不會覺得“疲倦”。

古人視黃色為正色,為土地之色,為帝王之色,為財富之色,為光明之色。土生金,盡管金指代一切金屬相關物質,但自古以來,農業的中國,正是依賴土地,得以綿延強盛;現代文明吞並土地的開始,也就是中華民族衰落的開始。現實的意義,則在於,越是根本的,越是基礎的,越是原初的,越是祖先賜予的,越是能夠給後人帶來繼續的強盛和富足。

我無意厚古薄今,強烈排斥現代文明,但假如張揚現代文明旗幟,除了無休止消耗基礎的、根本的、原初的、賴以生存的、祖先賜予的一切,而不能對等地帶去有益的回報,反而是損傷、損害,嚴重破壞,甚至徹底毀滅時,我便可以認定,這種所謂的現代文明,其實是一種現代癌細胞。

今日讀書方知穆時英的結局。我20多歲考“現代文學”時,曾經購買很多壓庫的影印本舊書,有《南北極》。買來沒有仔細讀,也許因為沒時間,也許因為不感興趣。現在重讀這個熟悉的名字的經曆,不僅沒有同情,反而有“多行不義必自斃”的暢然。後人有為之辯白的,我希望隻是出於人道主義,而不是對無行文人的蒼白衛護。

豐子愷先生認為,黑色由紅黃藍等量混合而成,“三原色具足時,使人起安定圓滿之感”。這裏指寫字用的墨水。

我喜歡,也唯有在沉沉黑暗中,才能安靜沉穩入睡。稍有亮光,即難以入眠。如果被迫在雪亮中入睡,定然徹夜處於半睡半醒的蒙矓中。

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