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義當然也有其局限性。當時資產階級剛興起不久,比較軟弱。這時的資產階級思想家還沒有達到無神論的水平,許多人的著作中還保留了對上帝或宗教的承認,而隻是揭露當時教會的虛偽和罪惡。同時,這時人文主義者談論的人是抽象的人,往往抽去了社會和階級內容,而實際上他們所肯定的主要是資產階級自身。很多人文主義者對人民群眾的革命,是反對的。
此外,他們提倡個性自由和反對禁欲主義,當然是進步的,但後來的事實說明,他們在反掉了封建和神學的同時,卻往往又導致了個人主義、極端利己主義和縱欲主義、享樂主義的泛濫。但這一切都不應導致對人文主義的反封建、反教會的革命作用的否定,更不能將其籠統說成“資產階級思想”而當作“消滅”對象。
恩格斯在談到文藝複興是人類從未有過的最大的進步變革的話後,緊接著還有這樣一段發人深思的話。“給現代資產階級統治打下基礎的人物,決不受資產階級的局限。那時的英雄們還沒有成為分工的奴隸,分工所具有的限製人的、使人片麵化的影響,在他們的後繼者那裏我們是常常看到的。但他們的特征是他們幾乎全處在時代運動中,在實際鬥爭中生活著和活動著,站在這一麵或那一麵進行鬥爭,一些人用舌和筆,一些人用劍,一些人則兩者並用。因此就有了使他們成為完人的那種性格上的完整和堅強。”可見,人文主義思想家和作家的思想及實踐,是超過了後來的資產階級,有許多至今仍有價值的東西的。當然,正如我們不應把人文主義一筆抹殺一樣,我們也不能把它的作用過分誇大。
意大利文學
意大利是歐洲資本主義誕生的搖籃,也是文藝複興的發源地。在14、15世紀,意大利北部許多城市手工業已相當發達,商業和銀行業都發展迅速。例如威尼斯的商船隊就定期在歐洲、亞洲、非洲一些大城市航行,佛羅倫薩的銀行也在歐洲許多城市設有分行。新興資產階級的實力一天天強大。他們為了在意識形態領域內取得勝利,便積極提倡文藝,網羅大批人才。這就使意大利文壇出現一派繁榮景象。
但丁是從中世紀到文藝複興的新舊交替時代的偉大詩人,在這過渡時期的著名作家還有彼特拉克和薄伽丘。他們是文藝複興的先驅。到了15、16世紀,又湧現了一批人文主義作家,比較著名的有安琪羅·波利齊亞諾、路易其·浦爾契、馬德奧·博亞爾多、雅科波·桑納紮羅、盧多維科·阿裏奧斯托、托誇多·塔索。後兩位作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弗蘭齊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是意大利傑出的人文主義詩人。他出生於佛羅倫薩一個貴族之家。父親是公證人,與但丁一同被流放。彼特拉克早年學過法律,曾到歐洲許多地方旅遊,搜集古代希臘羅馬文物,認真研究古羅馬名家作品。他熱愛古典文學,反對中世紀的經院哲學和教會的禁欲主義。他最先提出“人學”來與中世紀神學相對抗。這位詩人用拉丁文和意大利文寫過許多優美動人的抒情詩,曾被元老院推舉為桂冠詩人。他所獨創的十四行詩對歐洲詩歌產生了重大影響。
彼特拉克用意大利文寫的《歌集》是他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這是一部出色的抒情詩集。它分上下兩冊。作品的主要內容是寫詩人對女友勞娜深摯的愛情。上冊寫1327年詩人初次見到騎士之妻勞娜時的內心洶湧的熱情。勞娜有花朵一樣的嬌美的容貌,也有高尚的道德。詩人對她一見傾心,終生愛慕。當時勞娜20歲,已婚3年,詩人23歲。下冊寫於20年之後,當時勞挪已死於瘟疫。詩人抒發了勞娜死後自己深深的痛苦與哀傷,詩句悲切感人。在勞娜身上寄托了詩人的美好理想,但詩人對她的愛情表現了人文主義者對現實生活中個人幸福的熱烈追求。
《歌集》是彼特拉克內心生活的真實寫照,也反映了詩人世界觀中的矛盾。他一方麵熱烈追求現世生活中的愛請和幸福,一方麵仍受中世紀宗教觀念的束縛;一方麵用火一樣的詩句表達他熾烈的愛國熱情,一方麵又輕視和脫離人民。在他身上表現了人文主義者的積極的一麵和時代的階級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