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歐洲十七世紀文學(1)(3 / 3)

此外,從文藝複興時期開始的向古代學習的風氣,以及法蘭西是古羅馬文化的直接繼承者,以效法古羅馬為榮等文化和民族,傳統因素對古典主義的形成也有一定關係。

法國文學

1598年法王亨利四世發布南特赦令,法國君主專製製度鞏固,出現封建王權與資產階級妥協的局麵。路易十三時期,紅衣天主教黎世留任首相,繼續實行重商主義,法國資本主義在王權庇護下發展。17世紀上半期,法國除了貴族沙龍文學與市民寫實文學外,古典主義文學成為了文學的主流。

1608年起,以朗布耶侯爵夫人的文學沙龍為中心聚集了一群貴族作家,他們的作品矯揉造作、裝腔作勢,是“巴羅克”風格的產品。代表作有杜爾菲(1568~1625)的牧歌式的愛情小說《阿絲特萊》、斯居代裏小姐(1607~1701)的美化貴族感情的曆史小說《阿塔梅納,或居魯士大帝》、阿爾迪(1569~1632)粗製濫作的七八百個劇本等等。

市民寫實文學反對封建道德和貴族沙龍文學,表現中下層市民要求擺脫王權控製的願望。這種文學重真實,寫得粗俗而自由,以諷刺詩、喜劇、市民小說為主。

其代表作家有德·維奧(1590~1626),他的《防不勝防》、《偽君子們》對莫裏哀頗有影響。市民小說多用流浪結構,反映廣闊生活,其風格粗獷滑稽。代表作家有斯卡龍(1610~1660),他的《滑稽小說》寫流浪劇團在勒芒城演出時,演員與居民之間的滑稽糾紛,逼真地揭露了外省腐朽習氣。

作為17世紀文學主潮的古典主義文學,在17世紀前半期處在醞釀和上升階段。在它的形成中,馬萊伯和法蘭西學士院的夏普蘭、巴爾查克在理論上曾做出了努力。

在藝術創作方麵,詩歌的代表是古典主義奠基人馬萊伯(1555~1628),他繼承“七星詩社”的傳統,寫作了大量的頌詩。他的《為亨利大王利穆桑之行》祝福(1605)得到國王亨利四世賞識,從而成為宮廷詩人。

散文方麵的代表有巴爾查克(1597~1654),他的書信,文辭優美,近於貴族沙龍文學。

帕斯卡爾(1623~1662)是科學家,他的18封《給一個外省人的信》(1656)為啟蒙思想家與散文創作提供了範例。

這個時期成就最高的是高乃依的悲劇。彼埃爾·高乃依(1606~1684)一生寫了33個劇本,其中最著名的是4大悲劇《熙德》、《賀拉斯》、《西拿》、《波利厄克特》,它們是17世紀上半期古典主義戲劇的最高成就。受高乃依影響,此時期還有劇作家杜·黎耶(1605~1658)、隱士特裏斯(1601~1655)、讓·羅特魯(1609~1650)等。

1661年路易十四親政,建立絕對王權,這位“太陽王”想當歐洲霸主。到1688年,是法國古典主義文學全盛時期,作家輩出,創作繁榮。波瓦洛(1636~1711)在《詩的藝術》(1674)中總結了古典主義的原則,使這種流派與思潮的文學,達到高度自覺。此時期,湧現了法國古典主義最傑出的代表、世界喜劇大師莫裏哀及其他重要作家。

17世紀後半期古典主義悲劇作家的代表是讓·拉辛(1639~1699)。他的第一部悲劇《忒拜依德或者兄弟讎》(1664)還模仿高乃依,以後就寫出了有自己獨立風格的悲劇。他的代表作是《安德洛瑪克》(1667)和《費德爾》(1677)。此外,在70年代還寫有《布裏塔尼居斯》等5部悲劇,80、90年代寫有《愛絲苔爾》等悲劇。

寓言方麵的代表作家是拉·封丹(1621~1695),他的《寓言詩》(1668,1679,1694)共12部239篇,發展了伊索寓言,展示了17世紀法國社會生活畫圖,富於教諭意義。

1685年路易十四廢除南特赦令,90年代君主專製走向反動,至1715年路易十四逝世,這是古典主義衰落時期。這個時期突出的有拉·布呂耶爾(1645~1696)的散文《性格論》(1688)、費納龍(1651~1715)的傳奇小說《忒勒馬科斯》(1699)。它們對社會的批評預示了啟蒙運動將要興起。1687年童話作家貝洛(1628~1703)反對古典主義的保守與厚古薄今,掀起“古今之爭”,也預告了啟蒙思想家與作家的自由批判精神之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