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婦女正悲歎親人的命運,詛咒敵人,侍從們用赫克托耳的盾牌抬著他的兒子,在傳令官率領下,來到她們跟前。傳令官吩咐赫卡柏埋葬孩子的屍體,隨即離去。赫卡柏責問侍從,為什麼怕一個孩子,實行前所未有的殘殺?赫卡柏把屍體裝飾好,人們立即抬去埋葬。
這時,傳令官又帶人來燒毀特洛伊。赫卡柏想跳到火裏去,由於希臘人阻止未能如願。特洛伊在一片哭聲和火光中坍塌。傳令官率人押著赫卡柏和特洛伊婦女向岸邊的船隻走去。
鳥
《鳥》是古希臘乃至世界上最早表現烏托邦社會理想的作品,是古希臘的“喜劇之父”阿裏斯托芬最優秀的喜劇,問世於前414年。
它也是現存唯一的一部以神話幻想為題材的喜劇。劇中有兩個雅典人和一群鳥一起在天和地之間建立了一個“雲中鵓鴣國”。這個國家的社會是一個理想的社會。在這裏,沒有貧富之分、沒有階級、沒有不合理的法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們平等相愛,人人勞動,而且勞動成了人們生存的唯一條件。而神通廣大的諸神隻好挨餓,宙斯也交了權,一切寄生蟲都被攆出了鳥國。
作品諷刺了雅典城市中像預言家、曆數家、賣法令的、訟師等的寄生生活,批判了社會生活中諸如訴訟、欺騙、敲詐、宴樂與奸情等種種惡劣現象,對理想的社會製度表現了熱情的向往。
作品對傳統的宗教還進行了大膽的嘲笑,神權的衰落暗示著理性的新生。《鳥》是歐洲文學史上最早描寫理想社會的作品。全劇富於幻想,抒情氣氛濃鬱,其結構是在作者的劇作中最完整的一部。
佛本生故事
《佛本生故事》是巴利文三藏《小部》的一部經典,也是著名的佛教文學作品。估計是佛教和尚的集體創作,大約成書於公元前幾世紀,它以散文為主,夾雜一些詩,共有寓言、童話和小故事546個。
本書故事就是講述佛祖釋迦牟尼過去無數次轉生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或者是貴族、修道人、商人、手工業者和婦女等人物,約占全書的3/4,或者是禽獸,約占全書的1/4。不管是人是獸,總做過點好事,以此來頌揚佛祖,宣揚教義。
《佛本生故事》帶有明顯的民間文學痕跡和佛教作品的風格,它所描繪的當時的社會情況、生產力發展的情況和階級關係等,是研究印度古代社會的重要資料。
摩訶婆羅多
《摩訶婆羅多》是印度古代史詩,約成書於公元前4~公元4世紀,相傳為廣博仙人所作。
全書共18篇,約10萬“頌”。曾被認作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
它寫的是古代勇武王的兩個兒子,一名持國,一名般度,前者有百子,人稱俱盧族;後者有5子,人稱般度族。後來般度做了國王,在他死後,國事由持國掌管。般度5子長大,請求繼承父位。持國長子難敵不肯,遂發生衝突,最終導致曆時18天的俱盧大戰。俱盧族全軍覆滅,般度長子堅戰繼位。後5兄弟登雪山修道,先後去世,並到達天堂。
小說內容複雜,包羅萬象。對於印度古代史詩和往世書中重要傳說故事、印度教教規和法典、古代印度哲學思想均有所涉獵,堪稱詩體百科全書。
反映了古代印度一個很長時期內的社會生活和思想風貌,其主旨在於表現強調政治鬥爭中的“法”。“法”與“非法”是評判是非善惡的標準。般度族被當作“法”的化身、正義的代表受到歌頌,體現了人民的心願。
史詩在總體結構上,具有統一性和完整性。在講述主幹故事的同時,穿插有許多插話,著名的有《那羅傳》、《沙維德麗》等。黑天、怖軍、阿周那、黑公主等主要形象鮮明生動,個性突出。史詩用對話體寫成,絕大部分采用“頌”的格律。
史詩被印度尊為法典,在東南亞各國影響很大。
荷馬史詩
《荷馬史詩》相傳為古希臘的盲詩人荷馬所作。主要指《伊利昂記》和《奧德修記》兩部史詩。
關於荷馬的生平,異說頗多,較為可靠的說法是他出生於公元前8、9世紀之間的希臘東部一帶,他把在小亞細亞流傳了幾百年的史詩短歌編成了《伊利昂記》和《奧德修記》之後,這兩部史詩就在民間流傳,直至公元前6世紀才正式寫成文字,到公元前3至前2世紀由亞曆山大裏亞學者校訂修改,成為最後的定本。史詩每部均為2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