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昂記》以特洛伊戰爭為題材描寫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伊利昂是位於小亞細亞西北海岸的特洛伊的首都,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城市,公元前12世紀初,希臘半島上的一些部落聯合進攻特洛伊,摧毀了這座城市。

相傳阿喀琉斯的父母舉行婚禮時,沒有邀請不和女神,這位女神便來到席間扔下了一個“不和的金蘋果”。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三位女神為得到這個金蘋果而起爭端,特洛伊王於帕裏斯因阿佛洛狄忒許他娶世間最美的女子而將金蘋果判給了她。他隨即在這位女神的幫助下拐走了斯巴達王的妻子——美麗的海倫,從而引起了特洛伊戰爭。戰爭曆時10年,眾神各助一方。最後,奧德修斯把一隻內藏兵士的木馬遺棄城外,假裝撤退,特洛伊人把木馬拖入城中,伊利昂城終於在希臘人裏應外合內外夾攻中失陷。

史詩15693行,集中描寫戰爭結束前10天的事。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專橫地奪走了最勇敢的將領阿喀琉斯的女俘;使他受到羞辱,阿喀琉斯拒絕參戰,並祈求宙斯降災給希臘人,從此希臘聯軍屢遭失敗。阿伽門農賠禮謝罪,未獲諒解,在戰事緊急關頭,阿喀琉斯的好友借他的甲胄,以他的名義上陣,被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殺死。阿喀琉斯得知後悲痛欲絕,宿怨頓消,上陣複仇,殺死了赫克托耳。史詩寫到赫克托耳的葬禮結束。

《奧德修記》全詩12105行。寫特洛伊戰爭結束後希臘英雄奧德修斯還鄉旅途上的經曆。奧德修斯在海上漂流了10年,遭遇了各種各樣的磨難。部分船員被獨眼巨人吞食;女巫把他的夥伴們變成豬;他們躲過了以歌聲迷人、然後再把人殺死的女妖塞壬;逃避了怪物斯庫拉和卡利布狄斯。奧德修斯的船員由於誤食神牛,被宙斯的雷霆擊沉船隻,全部葬身海底,隻有奧德修斯自己幸免於難,但卻被仙女卡呂普索羈留在海島上整整7年。奧德修斯第10年上終於回到家鄉伊塔克,和妻子團聚。

這兩部史詩以豐富多彩的內容、高超的技巧和完美的形式,為歐洲文學提供了素材,樹立了典範,表現出永久的藝術魅力。

薄伽梵往世書

《薄伽梵往世書》是印度古代18部往世書中的第5部,在18部中流行最廣。傳為毗耶娑所作。

全書約有1.8萬頌,12篇。歌頌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毗濕奴,為了拯救世界,他曾多次下凡,變為龜、豬、侏儒、半人半獅怪、羅摩、黑天等等。其中羅摩又見之於《羅摩衍那》大史詩,黑天為《摩訶婆羅多》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薄伽梵往世書》的第10篇,即歌頌黑天的一部分在印度流傳最廣,故事主要描寫作牧童時期的黑天形象,突出了他和牧女間的純真感情,有濃厚的田園氣息。

往世書

《往世書》是印度古代一類著作的共同名稱。

印度教的教徒奉為聖典,同時也認為是古代的史籍,是古代曆史、傳說、神話、故事的彙集。往世書共有18部,成書年代有早有晚,傳說出於毗耶娑之手,不可信。另有18部小往世書,成書年代更晚。18部往世書包括古代曆史傳說、長篇敘事詩和神話故事,主要歌頌印度教3大神中的毗濕奴和濕婆,對大梵天不甚重視。

各書篇幅長短不一,有的以寫曆史傳說為主,兼有百科全書性質,如《火神往世書》中就有詩論和戲劇理論方麵的內容。

《毗濕奴往世書》是毗濕奴教派的主要經典,全書分為6部分,主旨是頌揚大神毗濕奴,宣傳信仰毗濕奴可以得救。

《薄伽梵往世書》是現代流行最廣的一部往世書,尤其是其中歌頌的黑天形象,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樸素美好的意願,常單獨流傳。

羅摩衍那

《羅摩衍那》與《摩訶婆羅多》並稱古代印度兩大史詩,約成書於公元前3、4世紀~公元2世紀,相傳為蟻垤仙人所作。

史詩共7篇,約2400頌,寫的是阿逾陀城國王有4子,都是毗濕奴的化身。國王想立長子羅摩為大子,遭到小王後嫉恨,她脅迫國王廢長立幼,流放羅摩。羅摩攜妻子悉多、弟弟羅什曼那前往森林苦行。十首魔王波那劫走悉多,羅摩在神猴哈奴曼的幫助下,經多方激戰,救出悉多。悉多經受住火的考驗,以示清白。流放期滿,羅摩回國繼位。因聽信流言,懷疑妻子失貞,悉多投入大地的懷抱。天神預示:他們將在仙界團圓。後4兄弟升天,恢複毗濕奴本體。

史詩反映了奴隸社會初期的王權問題,譴責了在王位繼承問題上爭權奪利的行徑,表明人民希望開明君主實行仁政的理想。歌頌了正義戰爭,宣揚一夫一妻製,具有進步傾向。但也流露出剝削階級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

史詩具有古代印度長篇敘事詩必不可少的4種因素:政治、愛情、戰鬥、風景。善於在矛盾鬥爭中展開情節,突出主題。

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羅摩成為德行、勇武的化身,理想國王的代表;悉多是印度婦女的典範。哈奴曼智勇雙全,神通廣大,可與孫悟空相比。景物描寫與人物心境和諧一致,具有濃鬱的抒情氣息。史詩被印度稱作“最初的詩”,對世界文學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