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近代亞非文學(2)(1 / 3)

在坪內逍遙、二葉亭四迷、森鷗外等作家開創的文學道路上,日本近代文學迎來了迅速成長的時期。19世紀末葉,日本文壇出現了繁榮局麵,作家、作品大量湧現,文學社不斷形成。“硯友社”和“文學界”是兩個重要文學社團。“硯友社”以尾崎紅葉為首,他們以贏得讀者的眼淚為宗旨,寫出一些思想內容膚淺、迎合部分讀者趣味的作品。“文學界”以北村透穀為首的致力於文藝改革的詩人、評論家,采取了與現實對立的態度,提倡個性解放,夢想幸福的海市蜃樓,謳歌青春的活力。他們掀起了日本近代浪漫主義文學風潮,為近代詩歌發展、繁榮奠定了基礎。

中日甲午戰爭激化了日本明治社會的矛盾,加深了階級對立,因而也影響了日本近代文學的發展,開始由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轉化。樋口一葉(1872~1896年)是日本青年女作家,她出身於下層,一生飽嚐了人生的艱辛。她滿懷深情地描寫了處在近代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悲劇,尤其是被社會蹂躪踐踏的下層婦女生活。她感情真摯,文筆清秀纖細,作品散發著濃鬱的抒情氣息,獨具特色。其代表作品有中、短篇小說《埋沒》、《濁流》、《十三夜》和《青梅竹馬》等。

與樋口一葉同樣較早地表現了現實主義傾向的作家是國木田獨步(1871~1908),他起初是一個浪漫主義詩人,後來轉向現實主義文學的創作。早期以俊秀灑脫的文筆謳歌自然的壯麗,寄托自己尋求自由的情思;晚年用深刻有力的描寫,暴露了現實的黑暗。《窮死》描寫了失業工人走投無路以自殺而終的慘景;《竹柵門》表現了下層勞動婦女的悲劇。他的寫作,技巧嫻熟,富於抒情性,藝術感染力強,至今仍為日本人民所喜愛。

隨著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日本工人覺醒,促發了早期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思潮。這一新的社會動向反映在日本近代文學中,形成了傾向於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學風潮。在小說領域內以德富蘆花和島崎藤村為代表,在詩歌領域內以石川啄木為代表。

德富蘆花(1868~1927)是一位激進的民主作家,其作品洋溢著深厚的人道主義思想。他關注社會,對近代日本資本主義極為不滿,探求社會出路,寄情於社會主義思想。1903年發表的《黑潮》是他的代表作。這部小說以明治初年歐化主義盛行時期的生活為背景,描寫了天皇重臣的擅權仗勢、生活腐化,也表現了受到封建禮教壓迫的貴族婦女的不幸。作品由於揭露深刻,大膽地觸及上層統治者,引起廣大讀者的興趣。

1904年日俄戰爭的勝利促進了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日本經濟急速地由自由資本主義轉向壟斷資本主義,因此社會貧富差距加大,社會矛盾深化,也加深了個人與社會的對立。這些社會現象促使作家對社會問題的深省,為尋求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出路,冷靜地觀察、分析社會問題。在這種時代思潮的背景下,日本近代自然主義文學興起,它接受了西方自然主義文學理論,主張表現人類的本能,赤裸裸地暴露人間的醜惡,描寫了消極、灰色的內容,因而給日本近代文學帶來了一些不良的影響。然而,自然主義作家生活在封建勢力強大的日本近代社會裏,他們繼承浪漫主義文學倡導的個性解放的精神和民主、人道的思想,也創作了一些不滿現實,暴露社會黑暗的具有現實主義傾向的文學作品。

1906年島崎藤村發表了長篇小說《破戒》,它以鮮明的態度批判了日本封建的等級製度,提出了人權解放的民主要求,揭露了明治末期日本政界和教育界的腐敗。1907年田山花袋(1871~1930)發表了《棉被》,它描寫中年作家厭倦家庭生活,追求女學生的戀愛失敗的精神體驗,赤裸裸地暴露了人們的情欲。它與《破戒》相對照,形成另一種自然主義作品的類型,即把描寫集中在作家個人和家族的瑣事及其各種情緒的感受的狹小世界裏,帶有濃重的自傳色彩。

在《破戒》和《棉被》影響下,自然主義作品大量出版,一時間自然主義文學蔚然成風,大有左右文壇的趨勢。在藤村和花袋之後,又出現了德田秋聲、正宗白鳥和島村抱月等著名的自然主義作家、評論家。

田山花袋是自然主義文學的重要作家,他開始以浪漫主義詩人步入文壇,後來轉向自然主義文學的創作。《棉被》之後,又寫出了以個人和家庭生活為內容的長篇小說《生》、《妻》和《緣》三部曲等,對封建家族製度有所揭露。1910年所創作的《鄉村教師》,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作品描寫一個知識青年在偏僻的農村度過的灰暗、短促的一生,揭露了日本近代社會的黑暗對一代青年人的摧殘。以後他脫離了自然主義文學的創作軌道,以宗教冥想世界為題材進行創作。

在自然主義文學風潮盛行時期,在文壇上異軍突起而自成一家的是夏目漱石,寫出了《我是貓》(1905年)等作品,以嬉笑怒罵的方式、冷嘲熱諷的文筆揭露明治社會的黑暗。夏目漱石寫出的一些批判力較強的作品和自然主義作家的一些具有現實主義傾向的作品,彙合成日本近代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潮流,推動了日本近代文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