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早在1570年就被西班牙強行霸占,在實行軍事占領、政治奴役和經濟掠奪的同時,又進行文化侵略。他們竭力宣傳“歐洲中心主義”,禁用菲律賓的民族語言、文字,實行奴化教育。
菲律賓近代文學受西方文學影響的過程十分明顯。西班牙殖民者侵占菲律賓後,大量傳播祈禱書、聖徒傳、耶穌遇難戲劇、反穆斯林戲劇等。同時,民間流行著已經菲律賓化了的西班牙和法國中古時代俠義英雄傳奇、騎士文學作品。不過在這類描寫騎士的勇武和愛情故事的文學中,已融進了穆斯林反天主教、菲律賓反殖民統治的精神。
19世紀前期,菲律賓出現了用地方語言他加祿語寫作的愛國詩人弗朗西斯科·巴爾塔薩爾(1785~1862)的作品。他出生於布拉幹省比加市龐伊奈村的鐵匠家庭,當過傭工,入過獄。在獄中創作了長篇敘事詩《弗羅蘭第和蘿拉》(1838年),以歐洲為背影,描寫了阿爾巴尼亞人反對異族奴役的鬥爭,以此表達菲律賓人民反西班牙統治,期望獲得民族獨立的心聲。長詩以優美、生動的地方語言打動讀者,因而作家被人們譽為“他加祿詩人之王”。
19世紀,菲律賓民族運動不斷高漲,文壇上湧現出一批反對殖民主義的愛國詩人和作家,其中最傑出的是何塞·黎薩爾(1861~1896)。他的長篇小說《不許犯我》、《起義者》對菲律賓民族解放運動起了重要作用。他犧牲後,被尊為菲律賓民族英雄和國父。
這一時期,作家佩德羅·阿帕特爾諾(1858~1911)創作了詩集《茉莉花》(1880年)、小說《妮奈》,作品表現出對祖國山河、民族和生活的熱愛,人們稱他的創作體現了“菲律賓人的個性”。安德列斯·波尼法秀(1863~1897)是一位工人出身的詩人,他在武裝起義中被陷害犧牲。他的詩歌表現了他獻身祖國的忠誠。何塞·巴爾馬(1876~1903)、弗爾南多·馬·格雷洛(1873~1929)、塞西略·阿波斯托爾(1877~1938)都是抒情詩人,並稱為“詩中三傑”。他們各自創作的《菲律賓》、《我的國家》、《致黎薩爾》都充滿了愛國激情,體現了時代精神。
1901年,菲律賓又淪為美國的殖民地,英語逐步取代了西班牙語,菲律賓文學由此轉入了現代階段。
近代印度尼西亞文學
18世紀60年代,荷蘭強迫印度尼西亞逐漸淪為它的殖民地,印尼民族文化遭到摧殘。這一時期,馬達蘭王朝遷至中爪哇,以蘇臘卡爾塔為中心的爪哇宮廷文學曾一度複興。巴固·布沃塔三世命約索迪布洛父子用新爪哇語新編和改寫過去的爪哇古典名著,同時撰寫不少有關曆史、哲學、伊斯蘭教等方麵的著作,此後的爪哇古典文學史書稱之為新爪哇語文學。
這時期的作品已開始麵對社會現實,如約索迪布洛第二寫的《怒言》,對上層社會的虛偽腐敗現象加以抨擊。他的孫子朗哥瓦西多是著名的文學革新者,作品中批判的鋒芒更加顯露,悲憤抑鬱的心情溢於言表。他是爪哇新散文體的開創者,對後來的文學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這一時期伊斯蘭文化的影響雖與日俱增,但古印度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它通過與爪哇傳統的“哇揚”戲相結合,仍根深蒂固。在西方殖民侵略者的摧殘下,馬來古典文學也每況愈下。
19世紀上半葉積極創作的阿卜杜拉·賓·阿卜杜卡迪·門希是馬來古典文學最後一位知名作家,在他之後馬來文壇幾乎有半個世紀處於沉寂狀態。
印度尼西亞近代文學沒有獲得充分發展,很快就由中古末期過渡到現代文學階段。形成這種特殊現象的原因是荷蘭的殖民政策阻滯了印度尼西亞資本主義的發展。
但這一時期印度尼西亞文壇也受到西方思潮的影響,出現了西方的翻譯小說。在中古末期的一些作品,如曆史人物傳奇小說《杭·杜亞傳》、敘事詩《希姆布》中,都表現出反對葡萄牙和荷蘭殖民統治的思想傾向。
近代馬來西亞文學
20世紀以前,馬來文學在殖民主義的摧殘下,發展十分緩慢。其間隻有19世紀阿卜杜拉(1796~1854)的傳記、遊記等作品問世,馬來文學才稍有起色。但此後,馬來文學又有半個多世紀的沉寂。
20世紀初,中東掀起伊斯蘭教現代化運動,馬來西亞一些宗教知識分子在它的影響下,創作文學作品,抨擊宗教保守勢力,反映民族覺醒和社會進步的要求。謝德·謝赫·賓·阿勒哈迪和阿赫馬德·賓·穆罕默德·拉西德·達魯是這時期馬來新文學的代表人物。謝德於1925年改寫了一部以阿拉伯國家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法麗達·哈努姆》(1925~1926),塑造了一個爭取個性和思想解放的婦女法麗達的形象,表現婦女要求解放的主題。阿赫馬德·達魯於1928年創作的以馬來西亞本土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她是莎爾瑪?》,同樣描寫敢於擺脫封建勢力束縛的新女性,它通過社會衝突展示人物的性格,在表現婦女爭取自由解放方麵,較之前者進了一步。
30年代,民族新聞事業以檳榔嶼為中心,有了很大發展,短篇小說也應運而生。阿卜杜勒·卡賈伊是這一時期著名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說反映了當時馬來西亞進步知識分子要求改變落後社會狀況的願望,有鮮明的民族主義傾向。同一時期,哈倫·阿米努拉錫創作的長篇愛情小說《吉隆坡的茉莉花》(1930)歌頌了馬來西亞青年在西方文明的影響下立誌改革社會的理想。阿卜杜拉·西迪(1913~1973)的長篇小說《讓我們戰鬥吧!》也屬這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