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一個人性格豪爽,樂於助人,人們都叫他“朋友”。一天,“朋友”先生決定去旅行。他賣掉自己所有的東西,買了一匹強壯的馬。他備上馬鞍,在鞍袋裏裝上食物和必需品,嘴裏喃喃地呼喚著“安拉”的聖名,便騎著馬出了城門。
他沒走多遠,發現另一個騎馬的人跟在他後麵。“朋友”先生等這位陌生人趕上來之後,便和他打招呼,問他的姓名。
“我叫‘仇敵’。”陌生人回答。
“怎麼叫這佯的名字?”“朋友”驚奇地喊道,“誰給你起的這個名字?”
“我父母給起的,大家也都這麼叫我,我也沒有辦法。你叫什麼?”
“‘朋友’。”
“朋友”先生和“仇敵”先生決定一塊旅行。他們騎馬來到一股清澈的泉水前,泉水旁有一棵樹。他們看看樹影,知道已經是中午了,於是決定停下來吃午飯。
“仇敵”先生提議道:“現在我們是旅伴了,讓我們分吃我們所帶的食物吧。不必把兩人的鞍袋都打開,先吃你的吧。吃完你的東西,再吃我的。”
“朋友”聽後表示讚同,便把自己的鞍袋打開,取出食物和飲料分給“仇敵”。他們用這種辦法旅行了好幾天,直到“朋友”的食物全部吃光。
該“仇敵”分食物給“朋友”吃了。可到吃飯的時候,“仇敵”卻帶著食物走開了。他隻管自己吃,不分給“朋友”。“朋友”先生修養很高,他不好意思開口,就什麼也沒說。可是過了些時候,他餓得實在不行了,隻好對“仇敵”說:“咱們講好分吃食物的,可你吃完了我的,為什麼不把你的分給我?”
“我有自己的長遠打算,”“仇敵”說,“我的旅程還很長,假如把我的食物分給你,很快就會吃光,那時兩個人都得挨餓。現在我一個人吃,走得再遠些,我也能活下去。”
“既然你是這樣想的,”“朋友”說,“我們就不必再在一起旅行了。”
這樣,在一個岔路口,他們就分手了。
“朋友”一個人騎著馬匆匆向前走去,天漸漸黑下來,他來到一座髒亂不堪的磨坊跟前。看來隻好在這個磨坊過夜了。“朋友”把馬拴在牧場的樹上,走進荒涼的磨坊。他看見屋子的角落裏安放著一塊巨大的石頭。為安全起見,他爬上石塊,把鞍袋放下當枕頭,躺下後很快就睡著了。
不一會兒,“朋友”被一陣響聲驚醒。他坐起來,從石頭上偷偷往下一看,隻見月光下有一隻獅子、一隻老虎、一隻狼和一隻狐狸,圍坐在一塊,正在談話。獅子說:“我嗅出有股生人的氣味。”
“朋友”聽了非常害怕。可是老虎說:“沒入敢走進這座磨坊。”狼接口道:“要走進這個地方,可需要點兒勇氣呢!”狐狸表示同意,它說:“別操這份心了,咱們照常講咱們的故事吧。”
“咱們還是講咱們各自所知道的秘密吧!”獅子建議。
“我知道,離咱們最近的地方有個有趣的秘密,”老虎開始說,“就在這個磨坊裏,住著一窩老鼠,它們收集了好多金幣。每當月亮出來的時候,它們就把自己的財寶拿出來,鋪在屋頂上,然後在月光下跳舞,用閃閃發光的金幣做遊戲。第二天太陽出來,它們又把金幣放回它們的黑洞裏去藏好。”
接下去該狼講故事了。狼說:“我知道,在這個國家裏,國王的女兒得了瘋病,她一天天消瘦,眼看就活不成了,可是誰也治不好。我知道有一種藥能治好她的病,這是一種植物的根。有個牧羊人有這種藥,他用來喂他的羊,他喂的羊是這個國家裏最肥壯的羊。隻要把這種植物的根放在牛奶裏煮,就能治好公主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