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醫療衛生保健篇:康樂園——你健康我快樂(一)(1 / 3)

有問必答

寶寶哭泣對臉色發黑

問:

寶寶平時膚色尚紅潤,但是每次用力哭或用力解大便時,臉色都會變得較暗,聽說有心髒病或肺病的人膚色會發紫,寶寶該不會是有此類的問題吧?

答:

血液含氧量的多寡可決定血液的顏色:動脈血因氧量高所以顏色鮮紅,而靜脈血含氧量少所以顏色暗紅;皮膚含有豐富的血流,故血流的顏色也會表現於膚色:貧血的人血液較稀釋,所以膚色顯得蒼白;喝過酒或剛運動完的人心跳加快。血液循環加速,皮膚血管擴張,血流增加,所以膚色紅潤。

血中的氧氣是得自肺部吸人的空氣而來,吸氣與呼氣是兩個交替的不同動作,正常寶寶的呼吸都應是相當協調——一吸一呼,所以氧氣也問斷地由吸氣時進入血液內。

當我們憋氣時,氧氣就進不來了,但此時身體還是不斷在消耗血液中的氧氣,所以氣憋得愈久,血液中氧氣含量愈少,膚色也就愈差(暗),所以窒息的人膚色都不外乎是發黑(血氧極低)或蒼白無血色。

寶寶正常的臉色應是紅潤的(除膚色重的黑人外)。哭泣本身是寶寶在做肺部及氣管大量換氣的運動,可增加肺活量、肺耐力.對健康頗有助益。

哭泣時膚色會變黑,可能為以下因素作用之結果:

1呼氣多於吸氣:哭的動作是拖長呼氣,無吸氣,所以哭得愈久身體內的氧氣存量愈少,雖然其中難免會摻雜著問斷的吸氣動作,但是相較於正常吸氣還是嫌少。

2肺內存氧量不敷所需:正常肺部在呼氣末時,尚餘留著相當(約1/5以上)的空氣在肺泡內,即使短暫停止吸氣,肺內循環的血液仍可源源不絕地將肺內存留的氧氣帶人血液中。但是在劇烈哭泣時,肺內的空氣是被用力地排出體外(呼氣),餘留在肺內的氧氣存量有限,因此血液能獲取舶氧氣量自然減少。

3耗氧量大增:劇烈的哭泣就代表著劇烈的運動,本身體內氧的消耗量比平靜時增加許多,因此血液中含氧量也變得較低。

4肺壓升高:哭泣時,胸部、腹部及橫隔膜的肌肉會用力收縮,肺內壓力因而升高,肺內管壓力高,血液循環到肺內的血流因而減少,血液獲氧能力降低;加上有部分靜脈血流摻人動脈血流中,所以軀於四肢的血液台氧量錢減。

5憋氣:解大便時用力的狀況就是憋氣不呼吸,對肺部及身體的影響就如哭泣一樣.肺壓升高,無法吸入氧氣.加上氧氣消耗增加,所以膚色會變暗。

綜合以上數點,嬰幼兒哭泣時臉色及膚色都會變暗些.這是正常的現象,毋須太過緊張。然而,對於某些心肺功能不佳的寶寶而言,劇烈的哭泣會導致嚴重的血氧降低,這是很危險的,因此照顧這些寶寶時要特別注意:

1勿讓寶寶劇烈哭泣。

2哭泣時可給予些氧氣。

小孩臉色不好是否營養不良

問:

別家寶寶的臉色看起來都紅潤的,而我的寶寶臉上卻是黃黑、黃白的,是否是營養不良的現象?

答:

不一定是。皮膚的顏色得自遺傳因素最大,皮膚內層的黑色素細胞多寡決定了膚色的深淺。

我們是黃種人,膚色本來就較黃。如果曬多了太陽,黑色素細胞增多,皮膚變黑,膚色就更難看。父母會覺得小孩臉色不好,是想成每個小孩的臉色都應該白裏透紅才對。這種想法用在白色皮膚的人種也許正確,但用於我們黃種人可能就不恰當了。

另外皮膚內血液的多寡也決定膚色的紅潤度,血液量多者(如喝酒後)膚色發紅,反之則蒼白(無血色);而血管流量是受毛細血管密度、神經、心髒、內分泌、疲勞度等等多種因素影響,每個人的體質反應皆有不同,所表現出來的膚色也有差異,並不能據以論定其營養好壞或健康狀況,欲深入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請教醫師。

隻要小孩身體好,身高、體重及智能發展都在標準之間,則臉色的問題實不必過於斤斤計較。

嬰幼兒也有黑眼圈

問:

小君現年三歲,平時常有咳嗽、鼻塞的症狀,幾乎每一次感冒流行都有他的份,且症狀都拖得久不退。此外媽媽還發現小君的眼眶周圍,尤其是眼睛下麵皮膚的顏色較深,有如一般人所謂的“黑眼圈”,究竟是什麼原因?

黑眼圈的成因可分為先天與後天:先天者與皮膚色素有關;後天的造成則與皮膚下的血管發布密度有關。

有些人天生眼皮部位的色素細胞較多,類似皮膚黑一樣的原因,所以眼睛周圍的膚色較重,例如阿拉伯人、印度人看來起來都有黑眼圈;而白種人因天生膚色較淡,所以並不明顯,但亦有顏色較深的現象。

血管問題引起的黑眼圈則是因靜脈及淋巴的回流不良,造成血液在眼睛附近的皮膚下麵瘀積過多,於是黑眼圈就跑出來了。

造成眼腈附近血流回流不良的原因多為鼻腔內有毛病,例如: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腫瘤等,因鼻腔內的粘膜及淋巴腺發炎腫脹,壓迫原來通暢的血管所導致,因此有明顯黑眼圈的嬰幼兒或兒童,首先要注意有無鼻部的問題。

改善黑眼圈最簡單的方法如下:

l治療及去除鼻子的毛病:請兒科醫師檢查寶寶有無鼻子的問題,例如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等,先排除鼻腔的毛病。

2充分的睡眠休息或閉目養神:使眼球附近的肌肉放鬆,血液會較通暢。

3局部按摩法:在眼眶周圍的皮膚E塗些油或按摩霜,再用手指由內往外劃圈輕輕按摩。由於此部位的皮膚結構細致,故按摩力度不宜太重。

口有異味是疾病警訊

問:“我的寶寶近來口腔內的味道嚴重,雖然也很勤快地刷牙,但始終未見改善,真不知如何是好。”

答:

有些人不論進不進食,口腔內常有異常的味道,這可能預示著某些疾病的存在。

有口臭的人通常自己都不會聞覺到,因為嗅覺已長期被自己的臭味蒙蔽而麻痹了,但是吐出的氣息卻會讓周圍的人感覺不佳,產生厭惡且避之唯恐不及,如此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一大障礙。

口有異味是身體潛在問題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