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醫療衛生保健篇:康樂園——你健康我快樂(一)(3 / 3)

大人的體能耐力較強,即使是費力呼吸也可以撐個好幾天,但是嬰幼兒的體能耐力比較差,費力地呼吸(消耗體力)而又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就很容易會因為進行呼吸的肌肉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父母對於嬰幼兒的呼吸要有正確的認知。

下列的呼吸現象即屬不正常:

呼吸動作過大

1吸氣時有明顯的胸部起伏:因為在吸氣時,胸壁上的肌肉用力將前肋骨向上抬起以增加胸腔的容積,讓更多的空氣進入肺內進行交換,表示身體需要如此高的呼吸量。

2呼吸時頭部有明顯“點頭”的動作:吸氣時頭向上提,吐氣時頭向下垂。主要原因是頸部的肌肉(兩側的胸鎖乳突肌)在吸氣時收縮,使下頦骨向上提,如此可讓上呼吸道的腔徑趨於直線,減少呼吸氣流的阻力;同時,可將上胸壁的肋骨上提以增加肺內容量。呼氣時因肌肉放鬆,頭部下垂,如此似連續點頭的動作。

3.吸氣時頸下部及胸肋下部有明顯的凹陷:因為吸氣時胸腔內的壓力較低,而外界大氣壓力較高,於是正常的空氣氣流應由口鼻氣管這條呼吸通道進入填充肺內的低氣壓。但是或因為上呼吸道阻力過大,或是需要的氣流量超過所得到的量,使得胸肺內的負壓無法由正途(呼吸道)來填充,就直接由胸壁上最弱的區域(下頸部前方及胸肋下緣)凹陷下去以彌補所需。

這種有凹陷的吸氣是不充分的。舉例來說,原來應吸入的空氣量為300毫升,但凹陷處的容積為100毫升,則真正吸入肺內的空氣量隻有200毫升了。所以寶寶看似在用力吸氣,但實際的吸人量卻被打了折扣!

呼吸有聲音

1鼻腔內及喉嚨處的呼嚕聲:表示此處的呼吸道不幹淨,分泌物堆積過多,鼻腔內及喉嚨處的通道狹窄,使得氣流經過時產生紊亂而出聲。

2打鼾(或打呼)聲:主要因為咽喉處的通道狹窄,呼吸進出的氣流不順,所以較費力,尤其於熟睡時,肥胖、扁桃腺腫大者容易發生。

3喘鳴聲:主要因氣管開口處或聲帶附近較狹窄,在吸氣的當兒更狹小,而有吸氣困難的聲音,常見於一歲左右的寶寶。

4肺內的雜音:當氣管、細支氣管或肺泡內的分泌物增加時,或氣管內徑因發炎、受到刺激而縮緊變小時,呼氣及吸氣時的氣流因不通暢而發出聲音。例如,氣喘時肺內可聽到有吹口哨的“咻咻”聲,氣管炎或肺炎時可聽到“呼嚕”、“噗噗”聲,皆表示是較費力的呼吸。

呼吸的次數增加

正常一歲內的嬰兒每分鍾約呼吸三十至四十次,一歲至五歲者約二十至三十次,如果明顯超過這個範圍,就表示寶寶需要更多的呼吸量才能供應身體所需,所以會費力呼吸。

以上所列者皆為費力呼吸的表現,當寶寶身體尚足以應付時才能看到;如未能及時治療矯正、,當體能逐漸衰退後,就看不到這些現象了(因為沒有力量來產生),此時寶寶會出現身體軟弱、呼吸變慢、膚色發紺、神誌不清,再惡化下去就是昏迷及死亡了。故父母要有警覺性,能及早發現寶寶不正常的費力呼吸。

陣發性的歎氣是氣喘征兆嗎

問:

小孩子時常會有深呼吸或歎氣的動作發生,約每隔三至五分鍾就會有一次,但平常健康狀況又很好,以前也沒有氣喘,不知是不是氣喘的前期症候?

答:

不自主的深呼吸或歎氣的動作在正常成人亦有,約每小時有十次左右,而每小時的正常呼吸在成人約近一千次,所以大約每一百次呼吸就會有一次“深呼吸”的動作,因為出現頻率太低,且常是摻雜在日常的講話、肢體動作之間而不自覺罷了。

大部分人的深呼吸動作是不明顯的,所以常會被漠視。但某些小孩會下意識地(或刻意地)深呼吸或歎氣,引起父母的注意及關切。其一般特點有:

1通常發生於學齡的孩童或青少年。

2熟睡後這種動作就不見了(可見多為心理因素)。

3當一人獨處時較少,父母或親人在旁時較常發生。

4肥胖兒童因上呼吸道的阻力較大,胸部負擔重,肺部擴展阻力亦較大,呼吸比較費力,所以也較為容易發作。

父母可仔細觀察小孩是否有以上的情形,以分辨是病態,還是純粹隻是想引起大人注意而已。

如果仍無法經由以上方法判辨,我們還是建議帶去看兒科醫師,以去除可能潛伏的肺部、神經方麵的問題。然後再以下列方法來改善之:

1平常就要重視訓練小孩,坐立姿勢要擺正,減少壓迫,以利於肺部平靜呼吸時能盡量擴展.使肺活量增大。

2父母勿刻意去在乎及注意此種動作(愈注意會愈多),以去除小孩心理障礙。

3多做戶外運動以增進正常的肺活量。

4注意減肥,減少身體上的贅肉及連帶呼吸上的阻力。

5環境空氣保持流通清新。

6保持生活起居正常,避免精神萎靡,讓全身的神經肌肉振奮起來。

寶寶肚子“膨風。

問:

寶寶的肚子都圓鼓鼓的,是不是因為肚子膨風,所以寶寶哭鬧不停?

答:

嬰幼兒的肚子天生就是比成人膨大,此多為正常現象:

1以軀幹外形論:正常成年人為前後稍扁狀,而小寶寶則呈稍圓狀(前後較寬)。

2嬰幼兒的腹壁肌肉無力:腹腔內部的髒腑(肝、脾、胃、腸)又大,故腹壁負擔沉重,因此會較凸出。就好像運動員的腹部肌肉較堅實,有如銅牆鐵壁般可以撐得住腹腔的內容物(包括肝、脾、胃、腸),皮層中脂肪又少,所以少有凸肚。反之,不愛運動者,腹部肌肉鬆軟無力,外加皮層中髒器中脂肪堆積過多,所以多為大腹便便者。

3以身體比例論:一歲以內的寶寶其每日飲食總量約占體重的1/10,相對於兒童及成人的l/20—1/30為大,食物需要的容量大,腹腔內部的腸管自然是肥大許多,所以腹部會較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