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中秋吃月餅的由來(1 / 1)

中國很早就有在農曆8月15日中秋節那天吃月餅的習俗,這種習俗的來源說法不一,大致有四種:一說始於唐朝。唐高祖年間,北方匈奴連年侵犯邊疆,大將李靖率兵出征勝利後,於中秋節凱旋。為慶祝勝利,長安城內外鳴炮奏樂,狂歡通宵。當時有個來中國經商的吐蕃人給皇上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裝飾華麗的餅盒取出圓餅,分與文武群臣共食。於是,中秋吃月餅就從此流傳開來了。

一說始於宋朝。每逢中秋之夜,人們均登高樓、爬高山,待月亮升起時開始進行祭月活動,所用供品有月餅、瓜果、雞冠花之類,但以月餅為主。宋代詩人蘇東坡詩雲:“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那時的月餅與現在的月餅已很相似了。

一說始於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滅了南宋,統治了全國,仍對勞動人民進行壓迫和剝削。人民為了反抗他,利用互贈月餅的形式在餅中夾藏字條傳遞信息,約定在八月十五日晚上共同起義。明朝成立以後明太祖朱元璋為紀念這一壯舉,便下令在每年中秋這天吃月餅。

一說始於清朝。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遊到杭州正值中秋,有人獻上甜餅,得到乾隆的稱讚。從此,甜餅成了月餅,每到中秋節,便形成了現在的吃月餅習俗。

今天,我們在中秋節吃月餅,不僅為了慶祝豐收,而且也是對親人團圓的一種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