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是天生的嗎?答案是否定的。戴爾-卡耐基說:“世上沒有天生的演講家。”一個人的觀念造就了人的行動,如果觀念改變了,人生也能改變。任何一種能力,都是經過後天培養、鍛煉而成的,好口才也可以通過練習得來。
古希臘卓越的演講家德摩斯梯尼,年輕時有發音不清、說話氣短、愛聳肩的毛病。可是,當時在雅典想要當一名演說家,必須以聲音洪亮、發音清晰、姿勢優美、富有辯才見稱,尤其需要廣博的知識。他最初演說時很不成功,以致被觀眾轟下台。然而,失敗、嘲笑與打擊並沒有使他氣餒。他一方麵刻苦讀書,虛心請教朗讀方法,學習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豐富的思想;另一方麵,他又向著名的演講者請教。為了練嗓音,他把小石子含在嘴裏朗誦,迎著呼嘯的大風說話。為了克服氣短的毛病,他故意一麵攀登陡峭的山坡,一麵不停地吟詩。為了克服聳肩的毛病,每次練習演講時,他都在自己上方掛兩柄劍,劍尖正對自己的雙肩,迫使自己隨時注意改掉不必要的動作。為了自己能安心地在家練習演講,不外出遊走,他剃了陰陽頭。他還在家裏安裝一麵大鏡子,經常對著鏡子練習演講,以克服演講上的毛病;後來,他終於成為一名聞名於世的大演講家。
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是聞名於世的大演講家。他的“葛底斯堡演說”已鑄成金文,至今存放在英國牛津大學,被作為英文演說的典範。他的多次法庭辯護演講,幾度轟動全國。同許多演講家一樣,他的演講才能也是靠苦練獲得的。他年輕時,經常“徒步30英裏,到一個法院裏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辯論,如何做手勢。他一邊傾聽那些政治演說家的聲若洪鍾、慷慨激昂的演說,一邊模仿他們。他聽了那些雲遊四方的傳教士揮舞手臂、聲震長空的布道,回來後也學他們的樣子。”為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他曾對著樹樁和成行的玉米演講過多次。
我國著名的現代學者、詩人聞一多先生,也是著名的演講家。他的演講之所以成功,也是與他年輕時刻苦練習分不開的。
1919年,他在清華大學學習,從不間斷演講練習,一旦有所放鬆,就立刻警覺起來。他常在日記裏警告自己:“近來學講演練習又漸疏,不猛起直追,恐便落人後。”“演說降到中等,此大恥奇辱也。”他堅持練習演講,在1920年1月9日的日記裏寫道:“夜出外習演講十二遍。”1月10日他又寫道:“演說果有進步,當益求精致。”北京的1月天寒地凍,可他毫無畏懼。14日,“夜至涼亭練演說三遍”,回宿舍又“溫習演說五遍”,第二天又接著練習演說。
1983年元旦,英國女王為多年給首相撒切爾夫人擔任顧問的戈登-裏斯授以爵位。其主要功績是:有效地提高了撒切爾夫人的演說能力和應答記者提問的能力;為撒切爾夫人撰寫了深得人心的演講稿……一句話,為英國塑造了一位嶄新的“風韻綽約、雍容而不過度華貴、談吐優雅和待人親切自然”的女首相形象。由此可見,就是英國首相也有專門的演講顧問,輔導首相練習口才。
口才的訓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堅持。看看古今中外那些演說家、辯論家,一個個口若懸河、能言善辯。他們之所以有這樣好的口才,無一不是刻苦訓練的結果。
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因為在他的任上實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所以被人們稱為和平的使者,在中國具有很好的聲譽。他少年時代曾患有口吃,可是他不怕困難,勤學苦練,不僅克服了口吃,還能言善辯。他練習口才的方法主要是經常朗誦或慢讀文章。為了能夠準確發音,他對著鏡子糾正嘴和舌根的部位,嚴肅認真,一絲不苟。
蕭楚女是一位有名的演講家,靠平時的艱苦訓練,練就了非凡的口才。在重慶國立第二女子師範教書時,他除了認真備課外,每天天剛亮就跑到學校後麵的山上,找一處僻靜的地方,把一麵鏡子掛在樹枝上,對著鏡子開始練演講,從鏡子中觀察自己的表情和動作。經過這樣的刻苦訓練,他掌握了高超的演講藝術,他的教學水平也很快提高了。1926年,他年方三十,就在毛澤東主辦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進行宣傳工作,他的演講至今仍受到世人的推崇。
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不僅具有超群的數學才華,還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辯才”。他從小注意訓練自己的口才,靠背誦文章來鍛煉口才。他能夠背誦唐詩四五百首,他的口才就是這樣鍛煉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