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十一點鍾了。烏雲密布的天空突然大雨傾盆,無法上路,趕往奧克蘭已無可能,隻好找地方先避避雨再說。

威爾遜很快便在岸邊找到一個被海水衝刷出來的石洞。洞內有不少的幹海藻,是先前海水衝上來的,正好可以用來鋪作床鋪;還有幾塊木柴堆在洞口,可以燒火,烤幹衣物。

雨連續下了好幾個小時,沒有一點停下來的意思。而且刮起了南風,一陣緊似一陣。約翰自然是焦躁不安,可又無可奈何。到奧克蘭得走上好幾天,這麼大的雨,怎麼能走,隻有等雨停了再說。隻是土著人可千萬別闖進石洞中來啊!

在洞中,閑來無事,大家便隨便地聊天,談起了眼下正在進行著的新西蘭的戰事。

自一六四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塔斯曼駛抵庫克海峽以來,雖然新西蘭人也常與歐洲人有接觸,但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想要霸占這塊土地的。其間,有一些傳教士,尤其是英國傳教士,引誘新西蘭酋長們臣服於英國。有些上當受騙的酋長便寫信表示願意受維多利亞女王的保護。但也有個別的酋長覺得其中有詐,表示說:

“我們的土地保不住了,外國人要搶走了,要讓我們變成奴隸了。”

果然,一八四○年一月二十九日,名為“先驅號”的軍艦便開進了伊卡那馬威島北部的群島灣裏來了。艦長霍伯遜來到了科羅拉勒卡村,把村民們召集到耶穌教堂,宣讀了英國女王對他的委任狀。

第二年的一月五日,新西蘭的一些主要的酋長都被召集到派亞村英國外交官員官邸。霍伯遜艦長單刀直入,要他們臣服女王,並說女王已派來了軍隊和戰艦,以保護他們的自由和安全。他提出條件說,他們的土地必須歸屬於英國女王。

許多酋長覺得這種條件太苛刻,不願接受,但在威逼利誘之下,用點小恩小惠,就將他們給收買了。

自一八四○年起,到鄧肯號離開克萊德灣那一天為止的這一時期的情況,巴加內爾了如指掌,他也準備講給大夥兒聽。

“夫人,”他回答海倫夫人的問題說,“我曾說過,新西蘭人勇猛慓悍,他們是不會甘心臣服於英國的。毛利族人同古代的蘇格蘭人一樣,都是部落製,以酋長為其首領。部落的所有的人全都惟酋長之命是從。毛利族人人高馬大,有的像馬耳他人或巴格達的猶太人。其中也有矮個兒的,他們就像黑白混血兒一般,但都驍勇善戰。他們曾經有過一位著名的酋長,名叫奚昔,不亞於法蘭西古代的魏森傑托利。就是這位奚昔酋長,帶領自己部落的人英勇反抗,誓死不降。因此,新西蘭的戰事總也打不完,也就不奇怪了,因為現在島上還有一個有名的部落,名為隈卡陀,酋長名為威廉?桑普遜,一直在為保護自己的土地而英勇奮戰。”

“英國人不是已經把新西蘭的各主要據點都控製住了嗎?”約翰.孟格爾說。

“控製當然是控製了,”巴加內爾回答他道,“霍伯遜來了之後,便當上了島上的總督了。從一八四○年到一八六二年問,九個殖民區建立起來了,後來又變成了九個省:四個省在北島,即奧克蘭、塔臘納基、惠靈頓和霍克灣;五個省在南島,即納爾遜、馬爾巴勒、坎特伯裏、奧塔戈和索斯蘭。據一八六四年六月三十日的統計,總人口為十八萬零三百四十六人。許多重要商業城市在各地湧現出來。我們到了奧克蘭之後,就會感覺到該城地理位置極佳,控製著狹長的地峽。現在,那裏有居民一萬二千人。西邊的新普利默斯,東邊的阿呼昔利,南邊的惠靈頓,都很繁榮,艦舶往來頻繁。南島上的納爾遜,號稱新西蘭的大花園。庫克海峽上的皮克敦、淘金者雲集的奧塔戈省、都內丁城、英佛加爾及爾城、克賴斯特徹奇城等,都各具特點。上述城市並非人們想象的那樣,隻不過是些茅屋陋舍罷了,而是擁有車站、碼頭、教堂、銀行、公園、博物館、報社、醫院、哲學院、研究會所、慈善機構、行會組織、俱樂部、大劇院、展覽館等等,與巴黎、倫敦不相上下!我記得,一八六五年,也就是今年,世界各國的工業產品都將送到這個吃人的國度來展覽,也許就這幾天就要開幕了!”

“什麼,與土著人打仗的時候還開博覽會?”海倫夫人不解地問。

“夫人,英國人向來就不在乎打仗不打仗的,”巴加內爾回答道,“他們甚至在新西蘭人的槍口之下,從容不迫地修築鐵路哩!奧克蘭省的德魯裏鐵路和朱爾米爾鐵路就是這麼修築的,鐵路工人經常會從火車頭裏開槍射擊土著人的。”

“這沒完沒了的仗現在怎麼樣了?”約翰關切地問。

“這可說不好,”巴加內爾回答著,“我們離開歐洲都已經六個月了。我還是在澳大利亞時從馬麗巴勒和塞木爾報紙上看到的一些消息。看來,此刻北島上的仗打得一定十分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