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馬史詩》
古代西方最偉大的史詩。
作者:荷馬。
文體:史詩。
成書年代:公元前6世紀。
一作者介紹。
荷馬,生於公元前八世紀後半期的愛奧尼亞,是古希臘最著名和最偉大的詩人。相傳《荷馬史詩》是在民間口頭創作的基礎上,經過不斷的補充和修改,最後由盲人荷馬加工整理而成。公元前6世紀中葉,第一次被寫成文字。它是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處理的主題分別是在特洛伊戰爭中,阿喀琉斯與阿伽門農間的爭端,以及特洛伊淪陷後,奧德修斯返回綺色佳島上的王國,與皇後珀涅羅團聚的故事。
《荷馬史詩》是早期英雄時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藝術上的絕妙之作,它以整個希臘及四周的汪洋大海為主要情節的背景,展現了自由主義的自由情景,並為日後希臘人的道德觀念(進而為整個西方社會的道德觀念),立下了典範。繼此而來的,首先是一種追求成就,自我實現的。
荷馬。
人文倫理觀,其次是一種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學,剝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懼。《荷馬史詩》於是成了“希臘的聖經”。
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希臘史稱作“荷馬時代”,因荷馬史詩而得名。荷馬史詩是這一時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二作品檔案。
《荷馬史詩》相傳是由盲詩人荷馬寫成,實際上它是許多民間行吟歌手的集體口頭創作,由荷馬加工整理而成。史詩包括了邁錫尼文明以來多少世紀的口頭傳說,到公元前6世紀才寫成文字。它作為史料,不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社會情況,而且反映了邁錫尼文明。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學名作,它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社會的重要史料。
荷馬史詩的內容來源於公元前20世紀特洛伊戰爭後流傳在民間的神話傳說和英雄故事。在公元前9世紀至前8世紀由荷馬整理加工成演唱本史詩形式,在公元前6世紀被正式寫成文學。到了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經亞曆山大城學者編訂後便成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樣子。
三內容概要。
《伊利亞特》和《奧德修斯》合稱荷馬史詩。它是以特洛伊戰爭傳說為題材的。由於阿基流斯的父母在婚宴上沒有邀請爭吵女神厄裏斯,於是厄裏斯在席間投下了一個“不和的金蘋果”上寫著“給最美的女神”。結果引起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的爭奪。最後由特洛伊王子帕裏斯來評判。雖然赫拉許他為最偉大的君主,雅典娜許他為最偉大的英雄,但帕裏斯最後還是接受了阿佛洛狄忒的許諾:給他一個天下最美的女人。結果金蘋果歸阿佛洛狄忒所得,這使赫拉和雅典娜極為不滿。後來帕裏斯又在阿佛洛狄忒幫助下拐走了斯巴達後海倫,從而導致了長達10年的特洛伊戰爭。希臘各族推阿伽門農為首領攻打特洛尹。天神也各助一方。最後奧德修斯巧施木馬計攻下了特洛伊。
《伊利亞特》就是集中描寫了10年戰爭中的最後51天。史詩一開始就點出“阿基流斯的憤怒是我的主題”。阿伽門農和聯軍中最勇猛的阿基流斯爭奪一個女俘。阿斯流斯受辱後憤而退出戰場,並祈求他的母親說服宙斯懲罰希臘人,致使希臘軍節節失利,一直退到海邊。此時,阿伽門農才意識到自己的魯莽造成的嚴重後果,他向阿基流斯求和,但遭到拒絕。危機時刻,阿苦流斯的好友帕特羅克洛斯借了他的盔甲,殺上戰場,他雖然率兵擋住了敵人,自己卻被特洛伊主將赫克托耳殺死。阿基流斯見好友戰死,悔恨自己的過失,決定重新參戰。在戰鬥中阿基流斯怒不可遏殺死了赫克托耳,並把他的屍體拖在馬後奔馳,以示報複。赫克托爾的父親、特洛伊的老王普裏阿摩斯跪求阿基流斯歸還兒子的屍體,全詩在赫克托耳的葬禮中結束。
《奧德修斯》寫的是希臘英雄奧德修斯在特洛伊戰爭結束已近10年後,仍滯留於歸家途中。而這一期間,100多個貴族青年向他妻子求婚,每天聚集在他家裏擺設宴席,大肆揮霍他的財產。女神雅典娜鼓勵奧德修斯的兒子忒勒馬科斯外出尋父。他找到希臘英雄中最後返家的墨涅拉俄斯,得知父親在女神卡呂浦索的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