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要問,把家庭中的男人扯進自己物質計劃中來的物質女人,還能單純地稱為“花自己錢的物質女人”嗎?當然是的!家的概念是共有的,共同付出後一起享受。

錢與快樂息息相關

女人,你快樂嗎?衡量快樂的標準是什麼,當前比較現實的說法就是,如果女人有了美滿的愛情,再有些可以花的閑錢,這個女人基本上就可以歸為快樂女人的行列了。世界上隻有傻女人才會覺得錢與快樂無關。

有人形象地打了個比方,錢和快樂的關係就是一個拋物線。

橫軸從左到右表示錢越來越多,縱軸從下到上表示越來越快樂。在錢中等多的時候,你會有一段最快樂的時光,這個H點根據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數值會有所不同,也許是年收入五萬,也許是五十萬,或者對一些能力超強的人來說,也許是五百萬。

H點之前,你在操勞你的生活,吃穿還好說,住、行、教育、生活保障等等;其中錢值為零的時候,你也許還是能有一些快樂的,但是那是脆弱的快樂,你需要應對的問題足以限製住你很多的自由。

H點之後,錢的邊際效用就開始下降了,或者也有人說開始審美疲勞了,從五百萬增加到六百萬的歡樂肯定不如第一個一百萬那麼強烈,你需要更大的增量去尋找原來的強烈感受。橫軸上的數值還在增加,成本當然也在增加,工作壓力、資金風險、沒空休息、難得和家人在一起,或者豪宅樓下的柳樹早已發芽了而你居然沒有注意到--總之錢和它的成本一起在增長,快樂值就一直下降,直到跌入第四象限。這就是生活的真實麵目。

我們見過沒有文化的人、沒有愛情的人、沒有健康的人,但從來沒見過從來不需要錢的人。

猶太人無可質疑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一個民族,而同時又是最愛財的一個民族。《塔木德》中有一則有趣的故事,充分地刻畫出了猶太人對金錢的重視:

某地有一位非常富有的猶太人,他快死的時候,把妻子叫到床前來一再叮嚀道:“我快死了,在我一息尚存之前,你趕緊把我的全部財產變賣成現鈔,抽出一部分錢買一條世界上最好的毛毯和一張床給我,剩下的現鈔全部放在我的枕頭邊,待我死時一塊兒同我裝進棺材裏,我要擁抱著現金到極樂世界去!”

妻子把全部財產變賣了之後,買了毯子和床,富翁躺在豪華無比的床上,裹著柔軟的毛毯,凝視著枕邊一大捆花花綠綠的現鈔,臉上掛著一絲滿足的微笑終於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妻子遵照遺言,把巨額的現鈔和丈夫的遺體一同裝入棺木。在送葬的途中,富翁的一位好朋友探知有巨額的現鈔陪葬,便立刻啟開棺蓋,雙手伸進去捧出一大捆現鈔,點清數目,就從衣袋中抽出支票簿,開了一張與現鈔同額的支票,放進棺木裏,並且順手拍拍老友的肩膀說道:“喂!老兄!換一張同額的支票給你,想您在九泉之下該會感到同樣的滿足吧!”

下麵的這個故事,則是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猶太人“視錢如命”的態度:

有三名神父,分別是英國人、美國人及猶太人。三人一起參加一個講座後,彼此交流起自己的工作狀況。

美國神父問其他兩位:“對於教堂奉獻箱裏信徒們所奉獻出來的錢,你們都是怎麼處理的?”

英國人一向比較保守,所以英國神父說:“為了公平,我會在地上畫一條直線,然後把奉獻箱裏所有的錢,往天上一丟,落在地上直線右邊的,是屬於上帝的錢,作為教堂運作的經費;而落在直線左邊的,則算是我的薪水,留下來讓自己過生活。”

美國神父秉持美國人的務實精神,生性也較為活潑坦率一些。他說:“哦,我也跟你差不多,我是在地上畫個圓圈,當然,圓圈不能畫得太大啦!然後把奉獻箱的錢往天上一丟,掉在圓圈裏麵的就奉獻給上帝,而掉在圓圈外麵的,就當作是我的私房錢啦。”

這時候,視錢如命的猶太神父忍不住開口了:“哪有那麼多的麻煩啊,我根本不用畫什麼直線啦、圓圈的。我的方法很簡單,隻是直接把信徒奉獻的錢往天上一丟,留在天上的,當然歸上帝所有,至於掉在地上的,哈哈……就全歸我了。”

不妨看看2000多年前的猶太諺語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

“錢不是罪惡,也不是詛咒;錢會祝福人的。”

“錢會給予我們向神購買禮物的機會。”

“身體的所有部分都依靠心而生存,心則依賴錢包而生。”

所有這一切表明,當其他民族還在憎惡錢時,猶太人已經完成了對錢的文化學而不是經濟學劃時代的超越:錢成為一種獨立的並淩駕於其他尺度之上的尺度。於是,人與人的交往越來越發生於市場氛圍之中,這樣就使人基本上變成了陌生人,其交往的媒介隻有錢。那麼,人們相互之間關心的也就是對方的購買力,或者幹脆說就是兜裏能掏出多少錢!這就給每人的身價有了一個衡量的標準,有錢的人自然會身價百倍於囊中羞澀的人。自然經濟條件下神的頤指氣使自然就換成了市場經濟中錢的頤指氣使。於是,錢就代替了神,或者說錢就是神。

就連才情女人三毛也在《隨想》中說:“金錢是深刻無比的東西,它背後的故事,多於愛情。”

如果你還固執地說,錢和快樂是兩碼事兒,或者說錢和快樂的關係不是一個線性函數--現在的人喜歡這麼說話,嗬嗬,我也沒辦法。

愛錢才能賺錢

既然我們做每一件事都跟錢有關,錢對我們來說是這麼重要的東西,為什麼我們不能像其他事情一樣,大聲說:“我們其實都愛錢!”什麼是賺錢術?我要大聲告訴你:愛錢才能賺錢!

從來沒有人負責把我們這個年紀該懂的事,在我們到達這個年紀的前一刻清楚地告訴我們,害得我們總是在過了那個年紀的後一刻,才恍然大悟,然後剩下遺憾唏噓。

錢明明就是最容易使用的度量衡標準,就像長度用米,容積用公升,重量用公斤。人生呢?輸贏呢?得失呢?用錢來界定與衡量不是挺幹淨利落的?其實我們都愛錢,隻是大家都不說。

王永慶先生愛不愛錢?真希望他寫一些與錢共度一生的感覺--他見過大山、大水、大錢,應該眼界不同,不僅是對男人,對女人也同樣會有所啟發。

宋慶齡愛不愛錢?和孫中山組黨立會、興辦革命都要花錢。除了家國子民之外,她如何看錢?我們已經沒有機會知道了。

所以各位身有體會感受頗深的前輩,請著書立說,把錢的重要之處明白告示給芸芸眾生。

聖嚴法師說:麵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我們決定不能逃避“錢”這個東西,而是要相信,它一定會在我們的人生裏扮演重要角色。現在我們正在做的就是“處理它”,希望最終可以“放下它”。

愛錢的人請跟我來。我們說的是愛錢的人,不是“有錢”的人,不是“沒錢”的人,不是“缺錢”的人,不是“找錢”的人,……而是“愛錢”的人!

第一件事,請你了解:每個人都不會一樣有錢。

錢是現金、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可支配資產、可預期資產……的總和,沒有人能清楚估算每一項的價值,最高級的精算師也隻能糊弄你。你說,到底誰有錢?既然大家不會一樣有錢,所以你需要的隻是和自己比較,找到自己滿意的“錢的狀況”,姑且,我們稱它為你的“錢貌”好了。

第二件事,請你思考,你追求的“錢貌”到底是什麼樣子?

千萬別回答說“越多越好”,就像追求相貌時回答“越美越好”、“越帥越好”一樣,不負責任也不經大腦。就算這隻是禱告,我想也會被上帝打回票吧!

錢是人創造的,要多少有多少;錢是銀行印的,要多少印多少;錢不是你的、我的,它總是會在那裏的!別擔心世界上的錢不夠,隻有能源危機、沒有錢源危機!你的錢和任何人的都不衝突。

生意,就是把他的錢搬進你我的口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