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很時髦的口號叫“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其實,這個口號說的並不全麵。對於某些不懂科學理財的人來說,“你一理財,財離開你”。財當然還是要理的。什麼都在漲價(連方便麵都在漲),即使你的工資跟得上物價的上漲,你也應該為曾經付出心血得來的鈔票負責,不讓其日漸貶值。

當今社會,隨著金融產品的豐富多彩,可供選擇的個人理財工具也日益複雜多樣。年輕女性們對於金融產品相對來說都不太留心對比研究,因此不當的理財思路比比皆是。例如:將所有積蓄存放在銀行裏吃低息、有的退休人士用生活費投資股票等等。究其原因,在於大多數投資者缺乏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綜合理財規劃,以至於無法總體把握存款、證券、保險等多門類理財工具的特點及相互關係。

像一座大廈有它科學的建築順序一樣,理財工具的組合遵循如“金字塔”般的先後順序。各項理財工具的風險由上而下遞減,收益由下而上遞增。

一般而言,理財起步於一個由低風險理財工具構成的基礎層。它包括穩定的工作收入、合理的保險保障、適宜的住房條件和充足的現金儲備。在完成了基礎層的建設後,不同個人投資者才結合自身情況,投資於風險更高、收益也更大的理財品種。

對於年輕的小家庭來說,人生的曆程剛剛開始,在完備基礎層後,要敢於承擔風險,積極追求財富。這個時期,由於收入不高,保險要著重選擇保費低廉、保額較高的短期保障型品種。在投資方麵,可嚐試“理財金字塔”中的全部品種,以較大風險追求較大利潤。但應切忌分散投資、分散風險,且投資隻能以閑置資金進行,這樣即使投資失敗,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正確的教育投資可以說是“一本萬利”,也需要重點關注。

合理的預算必不可少

人們常為自己不能得到滿足的欲望所困擾。總以為金錢可以解決一切,獲得一切,這種思想是不正確的。一個人的時間有限,精力有限,能到達的路程也有限。而欲望是無窮盡的,能滿足的卻十分少。

我們中很多人已經形成了一種浪費的生活習慣,事實上其中的許多支出是不必要的。我們可以盡力地把支出減少。要把這句話當作格言:花一塊錢,就要發揮它百分之一百的功效。

把一切必須的開支做個預算,合理的預算能幫你保住已經賺得的金錢。

編製預算應視為個人日常生活計劃的一環,比如年內大型休閑旅遊計劃或一周內購物金額,花費多少都與你的生活計劃和質量有關。

預算的編製也應注重實際可行性和彈性。比方說,如果每天三餐中固定一餐必須在外頭吃,買一盒七八元的盒飯或上一趟小館子,或吃一頓西式快餐,就有很大差別。但是也不宜把預算定得死死的,萬一同事、朋友起哄要你請客,或者是碰到好朋友生日,你臨時想起,超支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預算應有某種程度的彈性。

其次,預算的編製也要注意意外的開銷。例如醫藥費,或好朋友臨時資金。雖然金額大小難定,但應在能力範圍內列入意外開銷,以免到了月底捉襟見肘。

除了個人的預算之外,如果你是一家之主,整個家庭的預算也應有所計劃。通常整個家庭的預算以年、月為單位編製比較合適,不必太細碎繁瑣。

預算雖然不一定百分之百地被執行,畢竟預算不是用來綁死你錢包的工具;但是預算訂了,並不表示已經達到節流,如果你每個月花費超過或低於預算的20%一30%,就應該仔細評估一下你的預算是否編製得太寬鬆或太緊湊,逐步修正。

當然,修正預算不能成為你恣意消費的借口,否則就達不到預算的節流功能了。

精明的投資策略

許多人一想到把日常剩餘的錢拿去做投資,就不知如何是好。其實,賺錢說簡單也很簡單,並不比別的事複雜。隻要在決定投資事宜之前,先弄清楚相關的事實與選擇,谘詢經驗豐富的會計師或財務專家,或與其他有投資經驗的人討論自己的財務規劃,然後再做決定,一定會有比較理想的回報。此外,閱讀書報上的財務資訊對投資也有很大幫助。

投資策略的選擇主要受以下幾個方麵的影響:

1,自己的經濟實力

俗話說:“量體裁衣,看菜吃飯。”家庭的經濟實力,決定了個人投資方式的選擇。

如日常結餘較少的低收入家庭,宜采取儲蓄或購買保險的方式進行投資;日常結餘較多的中等收入家庭,可以采取以定期存款和債券為主,適當投資股票和期貨為輔的投資組合方式;某些高收入家庭,可適當涉人投資收藏等領域。

2,豐富自己的投資知識

投資是一門學問,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尤其是當今投資渠道和方式越來越多,隻有真正的行家裏手才能出奇製勝。投資若想盈多虧少,投資者必須在專業知識上盡可能地豐富自己,積累投資“資本”。同時,職業特征對個人投資方式的選擇也有一定的決定作用。有的投資項目需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這對某些從事日常工作繁忙的職業人員來說就不適合,因為這會影響自己的工作。

所以,投資還要考慮自身的知識麵和職業特征,不要盲目隨大流、趕時髦。

3,投資環境及投資意圖的影響

不同金融資產對客觀環境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股票、期貨增值雖然比存款高,但對地理通訊條件的要求相對也較高。再如國家債券,由於一些地方還沒有形成流通轉讓市場,期貨轉讓就很難取得較高的收益率。所以,客觀環境和條件對投資方式的影響也至關重要。

投資意圖的不同,直接影響著投資方式的選擇。一般來說,低收人家庭以保全資產為目標,注意資產的安全性。但如果將投資收益作為家庭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的話,那就把資產的增值性放在首要位置,同時兼顧安全性,可以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期貨等作為主要投資方式。

4,家庭投資的一般策略。

敢於投資是金融意識增強的一種表現,而善於投資、使資產既保值又增值,則是家庭投資理財的關鍵。

在目前人們金融知識普遍缺乏的情況下,不妨將手中的資金進行多元性分散投資,這樣較為穩妥,將1/3的資金儲蓄,1/3用於投資實業,1/3用於購買債券、股票等,這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是不錯的投資組合。

現代家庭常用的投資方式:

買房: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擁有自己的資產能使你感到安全、穩定。買房子是一種投資,房地產市場正處於上揚階段,投資收益是非常可觀的。事前做好市場調查是必要的,然而價錢不要超過自己所能負擔的範圍。如果你把自己的需求拿給幾家中介公司,你就可以找到合適而又付得起的房子。

買房時可以利用有效率的貸款、二次貸款等方式,來創造一種長期的投資。隻要你擁有自己的家,就可以運用這種貸款方式創造財富。

抵押:設定抵押應該多比較,要選擇那些能迅速償還貸款的項目。如果你能自由償還本金,則可省下很多利息。多找幾家銀行比較他們的抵押方式與利率。

創業:你可以開創自己的事業作為後盾,而且也能創造周轉金。當你決定做什麼之後,就要製定計劃,並拿給財務顧問與銀行經理過目。投入資金之前務必先做市場調查,且必須確認你的計劃是可行的。

要與銀行經理分享你的財務狀況及對未來的展望,因為這些過程必須有他的配合才行。貸款時盡可能別用自己的住房做擔保。待你的生意上軌道之後,仍須與銀行經理保持密切聯係,並且把你每個月的最新情況提供給他。

儲蓄:永遠儲存一筆錢作為急用經費。不管你賺多少,永遠存一點起來。最好是存下你收入的10%,先把該存的存起來,然後再付賬單。儲蓄以定存為宜,利息收入再投入儲蓄本金。你可以利用一點一滴累積的儲蓄,作為緊急之用或用於特殊場合。

投資需要有方向

很多家庭主婦在投資理財時不能很好地把握重點,資本金不但沒有增值,反而虧了本。麵對眾多的理財方式該如何去選擇呢?最重要的是要看這種方式是否真正適合你,換句話說,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

1,以實力決定投資方向

俗話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假如你手中有幾千元或萬把元,你隻能選擇投資小見效快的方式,如升值潛力可觀的郵票、磁卡等;假如你手中有十幾萬或幾十萬元,就可考慮買住房,既可供你居住,也可以在出租的同時保值增值。

2,以能力決定投資方向

如果你對股市比較熟悉,並且信息比較靈通,還有足夠的時間去逛股市,那麼選擇股票作為投資重點無疑是上乘。對於不熟悉的領域,最好不要投資或僅以少量投資用來學習經驗。

3,以年齡決定投資方向

人在各年齡段的責任、需求、抱負、承受能力有所不同,所以有人把人生理財分成五個階段,即尋求期、探索期、建立期、平穩期、高峰期,每個階段都有各不相同的理財方式和理財需求。年齡的大小決定了投資理財的差異,年輕人在投資的路上即使摔倒也照樣能爬起來再走,而老年人由於受身體、年齡等各種因素的限製,一旦失敗就不再有機會。因此,年輕人可以選擇風險較大、收益較高的投資理財品種;而年齡較大者,在選擇投資理財品種時就要注意安全性、收益穩定性。

4,以個性決定投資方向

個性決定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同時也決定著一個人是保守型、穩健型還是冒險型。各個投資理財品種都相對存在著優點與缺點,如儲蓄、國債、保險收益穩定,風險係數小,比較適合穩健型的人去投資;股票是高風險、高收益,讓你大悲大歡、忽喜忽憂,適合有冒險精神並有很強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人去投資。

要選擇熟悉的項目投資

投資活動是無形的,由於現在各種各樣的推銷策略和能把稻草說成金條的推銷人才的產生,使許多投資項目能很容易地從推銷員手中轉到投資者手中,而投資者似乎常常因為其高收益而不會拒絕。同時,對許多眾所周知高收益的投資項目,投資者也缺乏可靠、充分的檢測手段,因而投資者常常尚未體會到高收益就已先體驗了因追逐高收益伴隨而來的高風險。如大家都根據上市公司的年度財務報告來分析判斷某公司股價的應有水平,從而做出自己在股市中的各種決策。但市場的情況往往是各種假消息、小道消息滿天飛,這些都給投資收益的獲得增加難度,而投資風險也正是暗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