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戒》是日本作家島崎藤村的作品,是作者曆經7年艱辛探索而成的文學結晶。島崎藤村,生於1872年,卒於1943年,原名春樹,別號古藤庵、葡萄園主、六窗居士等等,生於信州一個舊封建世家,祖上是武士。
《破戒》於1906年出版之後,立即引起文壇的震動,被視為一部具有時代意義的傑作,著名評論家島村抱月說:“小說界得此一篇,才達到更新的轉折點。”《破戒》的主人公懶川醜鬆是一名鄉村教師,他出身於低賤的部落民“穢多”。從幼年時起,就受到父親的諄諄告誡,要隱瞞自己的身份,以免遭到社會的欺淩與迫害。他為人正直、善良,工作勤奮、能幹,受到學生的愛戴,卻遭受到鄉村教育機構的代表人物校長和郡督學的妒忌和排擠。他受到同是部落民出身的思想家豬子蓮太郎的影響,以豬子為師表,要破除父親的戒律,把自己的身份向社會公布,向封建社會習俗挑戰。但又恐遭受黑暗社會的迫害,因而思想矛盾重重,行動遲緩怯懦。後來父親暴亡,豬子慘遭政敵的暗殺而死,引起他心靈的巨大波瀾。終於在豬子精神的感召下,以懺悔的方式向社會告白了自己隱瞞的出身,在情人誌保的安慰和摯友銀之助的幫助之下去美國生活。
《破戒》以醜鬆破除父親戒律的思想覺醒變化的過程為主幹,廣泛觸及了日本近代末期的農村鄉鎮的現實生活,揭露了鄉鎮的政界、教育界的腐敗以及封建等級偏見的危害、封建剝削的殘酷。《破戒》確實反映了日本近代社會的明顯特點,即日本近代社會是一個富有濃重封建色彩的資本主義社會。
“明治維新”之後建立的天皇專製製度的政體是以大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政治勢力聯合為其支柱的,因而封建政治、經濟、思想的勢力仍舊是很強大的,封建身份製度、封建等級觀念依然頑固地控製著社會的習俗。醜鬆生活在這樣的社會裏,自幼就飽嚐了“穢多”所受到淩辱的痛苦。他痛感社會給予部落民的不公正待遇,他認為在這堵身份製度的“高牆前麵……有多少善良的新平民就這樣默默無聞地被葬送了。”他同情“穢多”人的遭遇。但是部落民的非人境遇是嚴峻的現實,被社會拋棄的痛苦使他不寒而栗,恐懼萬端。他遵從父訓、嚴守出身的秘密以“立身處世”。
然而時代畢竟向前發展了,醜鬆是生活在明治維新時代的新人,他受到近代化的教育,得到民主思想的陶冶。他不堪忍受這種屈辱的境遇,不滿自己內心的兩重性人格。他要真誠做人,要得到社會平等的待遇,“我也是社會的一員,和別人一樣,我有生存的權利!”這種強烈的民主和人權的要求,促使他醒悟。終於在前輩豬子先生的大義凜然的精神感召下,公開了自己的“出身”,向黑暗的社會勢力作了勇敢的挑戰。醜鬆的覺醒是付出了巨大的痛苦和代價的。他在抉擇人生道路的關鍵時刻,苦悶、彷徨,焦慮躊躇,充滿著悲傷、低調的情感,以致也流露出“覺醒者的悲哀”;最後則謙卑地懺悔式地告白和請求社會諸界的寬恕。這都反映了明治時代的知識青年的軟弱性,也說明了日本近代社會中封建勢力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