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是川端康成最喜愛的重要作品之一,寫於1954年。題材是具有濃鬱的東方色彩的圍棋比賽,但寫作手法上卻明顯受到西方現當代文學的影響。意識流的手法使小說情節的發展並不依照時間的順序,過去、現在、未來的曆史時間可隨作者的思緒走馬燈式地轉換。在這方麵,讀《名人》極易使人聯想起美國作家福克納的名著《喧嘩與騷動》。
《名人》描繪的是引退棋賽中秀哉名人與大竹七美決戰的故事,卻並不困於新聞報道式的真實與時序。小說開端便記述了名人之死,轉而又描繪這場曠日持久的棋戰與雙方的情況,棋賽進程間又插有對名人之死的描寫,甚至出現了名人死後,人們用石膏複製其麵型等細節。名人這一形象在川端的創作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川端所長期描寫的女性與情愛在整篇作品中幾乎無跡可尋,唱主角的是一個瘦弱不堪的男人——秀哉名人,而正是這位孱弱多病的名人,一旦坐在棋盤麵前,便顯得頗為高大。名人將生命傾入棋枰之中,殫精竭慮,孜孜不倦,心無旁騖,一生中下棋無數、常勝不敗,然而就是在這最後一次的告別賽中,病日重一日的名人被馬拉鬆式的賽程弄得心力交瘁,再加上對手在黑121手封盤前有損棋德的行為,終於使名人心理崩潰,下出白131手的大敗招,以致勢不可挽。
《名人》正是以新穎的手法、細膩的筆觸,圍繞著告別賽的進程,刻畫出名人為瘦弱委瑣的外形所掩蓋的巨大的心理動蕩及其令人同情的悲愴失敗,展示出人生中痛苦而淒絕的精神風貌,故而顯示出相當的力度與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