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曲》馬哈福茲的長篇巨著,是作家中期的壓軸大作,也是使他獲得世界聲譽的代表作,完成於1952年。
小說發表之初,以《宮間街》為名,1956年出版時則分為《宮間街》、《思宮街》、《甘露街》三部曲,翌年獲得國家文學獎。納吉爾·馬哈福茲全名為納吉布·馬哈福茲·阿卜杜·阿齊茲·易卜拉欣·薩比萊基。他被譽為當今阿拉伯小說世界的“金字塔”,並於1988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三部曲》是反映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的30年的埃及現代曆史的社會生活。它以一個中等商人的家庭為核心,表現這個時代的曆史風雲、政治變化以及民情民俗,突出時代的兩大使命:反殖的愛國運動和反封建的民主鬥爭。小說以商人艾哈邁德的妻子艾米娜深夜等候尋歡作樂的丈夫回家起筆,最後以家庭老一代人艾米娜病故的葬禮和第4代嬰兒即將出世而結束,首尾照應,寫出整個家庭生活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巨大的變化。
第1代艾哈邁德是典型的舊式商人,在外是一個具有好名聲商人,慷慨善施,信奉真主,也為愛國運動所感動,並為此出資捐助;在家庭內部則是冷酷的家長,對妻子、兒女嚴加管製,有時還施以暴虐。他思想保守,反對孩子的科學、民主、進步思想,幹涉兒女的婚姻幸福,禁止兒子積極投入愛國運動。在個人生活上,他每夜必出,與“情婦”度過良宵,沉湎於酒色,但是又保持一定節製,以不失體麵、不損害名譽為限。他是一個多重性格的人物,其主導是保守、封建和維護個人、家庭的利益。隨著時間的流逝,他不僅身體衰老,而且家長的權威也江河日下,已無力約束家庭成員的行動。不久他因病而去世。他的死表明老一代的封建傳統在民主、自由社會思潮的衝擊下,已經瓦解、消亡。
第2代主要人物是幼子凱馬勒。他不同於放蕩、玩世的大哥亞辛,也不同於富有浪漫氣質、為國捐軀的二哥法赫米。他自幼受到父命的壓抑和宗教的影響,卻也受到愛國思想的影響,立誌做一個“愛國的思想家”。入大學之後,博覽群書,追求科學,探索真理。這使他逐漸陷入傳統與革新、宗教與科學、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深淵,使他出現了精神上的困惑與迷惘。再加上愛情追求的失敗,加重了他的失落感。徘徊、猶豫、苦惱、傷感主宰了他的感情世界。他落入了精神危機之中。他的心路曆程反映了埃及現代知識分子的探索精神。
第3代人是外孫哈麥德、蒙伊姆和孫子裏德旺。他們因各自政見不同而走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哈麥德從一個堅定的愛國者成為一名革命戰士,他信仰社會主義,宣傳馬克思主義,做群眾的啟蒙工作,因而遭到王朝政府的鎮壓而被捕;其兄蒙伊姆則主張宗教救國,是“穆斯林兄弟會”的主要成員,由於熱衷於自己的信仰,積極參加反政府活動,因而他也受到政府的鎮壓;裏德旺是個自由派的政客,他手段靈活,見風使舵,因而官運亨通,年紀輕輕就成了政府機構的部員。
他們不同的人生道路反映當時政治生活的複雜性,但是他們也有共同特點:既沒有老一代人保守的傳統和舊的價值觀念,也沒有第二代人的精神上的憂鬱、痛苦和危機。他們目標明確、行動果斷,有新一代人的朝氣與力量。
《三部曲》規模宏大,篇幅較長,但構思嚴謹、布局完整。整部作品把老一代的生活貫徹始終,但是每部作品又有側重。《宮間街》以老家宅第的坐落街道而取名,以描寫第1代人為重點;《思宮街》以一個孩子的宅院街道而命名,以描寫第2代人為重點;《甘露街》又用另一個孩子的宅院街道而定名,以描寫第3代人為重點。每部作品都由老家宅生活起筆,然後是以舊人亡故,新嬰出生而結束,首尾照應,中心故事貫穿,內在聯係緊密,層次分明、脈絡清楚。渾然一體。
小說還善於多角度地塑造人物,揭示人物內在的人性複雜的底蘊。艾哈邁德、凱馬勒是多重性格的人物,而其他次要人物,如艾米娜是一個溫順善良的受害者,但也有老一代的固執與保守;放蕩的亞辛,雖沉湎酒色,玩世不恭,但也有強烈的親情,渴望安寧、幸福的家庭生活。
小說運用現代小說的心理描寫手法,開掘了人物內心世界,深化人物性格。獨白、對白交織的心理活動,潛意識、前意識的心理表現,多層次地披露了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和深刻的思想衝突。時而在情節中插入心理表現,時而又用整章整節記敘心理活動,靈活多變的藝術手法,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
《三部曲》沒有直接描寫埃及現代史上的重大曆史事件的場麵,也沒有編製懸案眾多、勾人臆想的傳奇情節,隻寫了日常生活的流程,卻融會當代的政治、文化、宗教、思潮和風俗為一體,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深刻的思想性以及濃鬱的生活氣息,是作家的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