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往北方的季節》是蘇丹著名作家薩裏哈的一部長篇小說,寫於1967年。
小說主要寫我在歐洲學習7年以後,回到家鄉——尼羅河拐彎處的一個小村莊。村裏住著一個陌生人,名叫穆斯塔法·賽義德,50多歲。從祖父口中得知,他原是喀土穆人,北遷到這裏已有5年,買了土地,娶馬哈茂德的女兒哈賽娜為妻,按時做禮拜。他沉默寡言,但一旦說出話來,頗有見地。他詢問我在英國學習詩歌的情況,指出目前蘇丹需要的是農業、工業和醫學,而不是詩歌,他希望祖國繁榮昌盛。
從兒時的摯友、現任村長馬哈祖卜口中,我了解到賽義德在村中農業計劃委員會裏發表意見時,無人不佩服,隻因為他不是本地人,所以不能擔任委員會主任。有一次我和賽義德一起喝酒,他喝醉了,用英語朗誦抒情詩,使我十分驚訝。第2天,我用英語和他交談,他卻佯裝不懂。後來我發誓不泄露秘密,他才告訴我:他於1898年生於喀土穆,出生前父親就已逝世,在英國督學的鼓勵下去開羅上中學,受到羅伯遜夫婦的關照。20年代在英國留學,去過法國、德國、丹麥和中國。在英國期間,先後與幾個女人同居,其中有的自殺,他因此受到指控,幸虧有一位教授為他開脫。
在尼羅河20、30年一次的大泛濫中,賽義德失蹤了。有人說他淹死了,也有人說他自殺了。這以後兩年,我在喀土穆教育部聽到有人談論他,說他是個出類拔萃的人,是蘇丹第一個留學生;還有人說他是第一個與英國婦女結婚的蘇丹人,著有《殖民主義經濟問題》等書。我對賽義德的興趣越來越濃,經常思索他為什麼要到這個小村莊來?是為了求得安寧嗎?我發現他用紅筆給我寫的信,要求我照顧他的妻子、孩子和財產,他說他害怕村民們知道他的過去,從而阻止他到更遙遠的地方去。
年已70的有錢人沃都·裏斯,想娶比他小40歲的哈賽娜為妻,還要我為他說情,我非常生氣。我到賽義德家,見到他的兩個孩子,女孩8歲,男孩7歲。他的妻子哈賽娜告訴我,賽義德生前經常呆在一個黑屋子裏,晚上自言自語。死前一周,他料理好所有的事務,一切作了交代,還囑咐了孩子。我勸哈賽娜嫁人,並告訴她沃都·裏斯要娶她。她表示如果沃都·裏斯強迫她,她就要殺掉他,然後自盡。我又找到村長馬哈祖卜,他認為賽義德之死是一個大損失:他幫助管賬,村裏賺了錢,蓋起了磨坊;他開闊了村裏人的眼界,但受到族長和商人的嫉恨。馬哈祖卜認為,如果世界上還有公正的話,賽義德是應該任部長的。他還勸我娶哈賽娜。我承認我愛她。我離開村子去喀土穆。
我接到馬哈祖卜的電報,匆匆趕回村裏。他隻告訴我賽義德的兩個孩子在他那裏。他問起我喀土穆的情況,知道那裏的部長們過著腐化生活,而這裏鄉下沒有學校,缺醫少藥。我告訴他,有人提到賽義德是解放非洲戰鬥協會的主席。我們到哈賽娜的墓地憑吊。但是,所有的人都不願告訴我她是怎麼死的。我後來終於探明真情:哈賽娜被迫嫁到沃都·裏斯家,但堅決不從,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殺死裏斯,然後自盡。
我來到賽義德的黑屋子,房內有很多書和照片,有堅信未來屬於工人的女侍西拉伽麗努德、外科醫生的妻子伊薩貝爾、青年姑娘安娜·漢姆內特等人的照片,她們全都愛他,但又都自殺。還有羅伯遜太太的照片。賽義德還是一個高超的畫家,並積累了大量小說素材,寫了若幹首詩。他記錄了追求舞女金·莫裏斯以及最後把她殺死的經過。
我把小屋的鑰匙扔掉,躍身尼羅河,向上遊即北方奮力遊去,但河水卻把我衝向下遊,我高呼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