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椿決定去尋這個夢,去當一回白癡。夢是一種什麼境界?
“夫境界呈於吾心而見於外物者,皆須臾之物。”學者王國維認為境界是稍縱即逝的靈性東西,艾椿卻認為一旦進入愛情這種靈性境界,你就仿佛小飛娥撞上了黑蜘蛛網,要擺脫也就難了。
艾椿教授能否把這另情境界拓寬成一片燦爛的天空?
艾椿教授決定不放棄他人生中也許是最後一個夢,人怎麼能沒有夢呢,沒有夢與動物有什麼兩樣?艾教授已經是兩鬢染霜的人生深秋季節了,決心全力挺進夢中的斑斕世界。
夢有貴賤大小之分。都道曹雪芹的《紅樓夢》是個偉大的夢,粉紅透頂而又慘淡透頂的夢,清晰不堪而又迷糊不堪的大夢。高鶚續寫八十回以後的夢了嗎?其實他沒有這個才能,高鶚主要是作了些難能可貴的修補工作,他續不了曹雪芹的偉大的夢,八十回以後的四十回,許多章節仍然是同曹雪芹的文脈在一路貫通。雖然其中有的章節之精彩遠不如前麵的,但凡長篇巨著,到了後麵總免不掉拖遝疲軟,世界各國的文學巨匠莫不如此。任何巨匠的作品都非十全十美。
世人忽略或輕視了的《鶯鶯傳》,元稹的難能可貴記錄了他年輕時那場風流夢,同《紅樓夢》相比,《鶯鶯傳》是小夢而已,但也終歸是個詩意的夢,元稹記錄了這個夢,卻招致曆代道學家的不斷詬病。盡管元稹人品記錄上有些斑紋,但他記錄的仍不失是一個值得一記的夢。其中有真情,其中有純淨,其中有詩意,其中有無奈。他敢於用他那支生花妙筆記錄私情、幽會、情殤,在那個時代可算是吃螃蟹的人。沒有《《鶯鶯傳》,哪有後來的膾炙人口的王實甫的《西廂記》?曹雪芹都吃了《鶯鶯傳》的奶啊!世界上沒有哪一部偉大的作品不帶有自傳色彩的!
元稹的《《鶯鶯傳》是塵世間普通個人成功記錄夢的了不起的先導。先導總是值得尊敬的,比如第一個會拉屎的人也是先導。
惜乎記錄私人的夢在中國可是鳳毛麟角,自古以來的在中國,容納記錄私夢的社會環境太過於逼仄。元稹《鶯鶯傳》一夢的公開,打開了萬馬齊喑的僵局,元稹的人品不為君子輩們看重,但他絕非等閑之輩,他像孩童撒尿樣的比較痛快淋漓的記錄下自己情感私密,記下了相思、幽會、無奈的始亂終棄,並將其公之於眾。這些在今天有些人看來太雞毛蒜皮的小菜一碟,但在那時,他敢暴露在孔老夫子監管下的千萬雲雲眾生所不敢記的情感的隱秘,這是元某人的過人處。他寫《鶯鶯傳》後,還寫下了那千古流傳的令許多俗人看不懂的名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男;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為修道半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