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王凝之(?至三九九):王羲之次子,字叔平,曆仕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工草、隸。孫恩攻會稽,王凝之篤信五鬥米道,謂已請鬼兵相助而不設防,城陷而被殺。
譯文
謝安在寒冷的雪天把一家人聚集到一起,給兒女們講論文章的義理。一會兒雪下得急了,謝安高興地說:“這白雪紛飛像什麼呢?”侄兒謝朗說:“好比是把鹽撒到空中一樣。”侄女謝道韞說:“還不如說是柳絮憑借風勢在空中起舞。”謝安聽後樂得大笑。她就是謝安長兄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賞析與點評
謝安的言傳身教,影響了下一代,可見良好的家庭氛圍的重要性。
支公好鶴,住剡東山1。有人遺其雙鶴,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鶴軒翥不複能飛,乃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林曰:『既有陵霄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養令翮成,置使飛去。
注釋
1 支公:支遁。剡東山:在今浙江嵊縣之東。
譯文
支遁喜愛鶴,住在剡縣東麵的山。有人送給他一對鶴,不久鶴的翅膀長成了想飛,支遁心裏舍不得它們,便剪去它們的翅上的硬羽。鶴張開翅膀卻不再能飛了,就回過頭看著翅膀,垂下頭來,看上去好像有懊喪的意思。支遁說:“它們既然有直上雲霄的資質,怎麼肯被人們當作耳目觀賞的玩物呢!”於是把鶴喂養到翅膀長好後,放它們飛翔而去。
賞析與點評
寵物是人類的好朋友,但我們不能改變它們的習性,那才是真正的愛護他們。
晉武帝每餉山濤恒少1,謝太傅以問子弟,車騎答曰2:『當由欲者不多,而使與者忘少。』
注釋
1 晉武帝:司馬炎。山濤(二〇五至二八三):字巨源,西晉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人,乃“竹林七賢”之一,曆任魏朝郎中、吏部郎中等。入晉,累遷冀州刺史、北中郎將、吏部尚書、右仆射、司徒等職位。擅於識拔人才,每選用官吏,親作評論,時稱“山公啟事”。
2 車騎:指謝玄。謝玄,字幼度,小字遏,一作羯。謝奕之子,謝安之侄。謝安為相時,薦舉玄以禦苻堅,升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太元十八年(三八三),為前鋒都督。與謝石、謝琰等謝家子弟共破前秦大軍於淝水,乘勝收複徐、兗、青、豫諸州,推進至黎陽。以功封康樂縣公。司馬道子猜忌謝氏之勢力,使還鎮淮陰。以病轉授散騎常侍、左將軍、會稽內史。卒贈車騎將軍。
譯文
晉武帝每次賞賜東西給山濤,總是很少。太傅謝安就這件事問侄子們如何理解,謝玄回答說:“這應是由於受賜的人要求不多,才使得賞賜的人不覺得少。”
袁彥伯為謝安南司馬1,都下諸人送至瀨鄉2。將別,既自淒惘,歎曰:『江山遼落,居然有萬裏之勢!』
注釋
1 袁彥伯:袁宏(三二八至三七六),字彥伯,小字慶,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才思敏捷。謝尚為豫州刺史時引為參軍。累遷大司馬桓溫府記室。孝武帝太元初,官至東陽太守。謝安南:謝奉,字弘道,曆任安南將軍、廣州刺史、吏部尚書。司馬:將軍府的屬官,管理一府之事。
2 都下:京都。瀨鄉:古地名。在今江蘇南京附近。
譯文
袁彥伯出任安南將軍謝奉的司馬,京都的友人給他送行一直送到瀨鄉。快到分手的時候,他不勝惆悵,感慨萬分地說:“江山遼遠,居然有萬裏之勢。”
賞析與點評
萬裏江山的氣勢,引發了人情感的奔瀉。都市中生活的人有空要多親近名山大川。
顧長康從會稽還1,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注釋
1 顧長康:顧愷之。會稽:郡名。治所在今浙江紹興。
譯文
顧長康從會稽回來,人們問他那邊山川的秀麗情狀,他說:“那裏千峰競相比高,萬壑爭先奔流,茂密的草木籠罩其上,有如彩雲湧動,霞光燦爛。”
賞析與點評
由大畫家眼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古代的山川之美,這是沒有河流汙染與山林破壞的大自然。
簡文崩1,孝武年十餘歲立2,至暝不臨3。左右啟:『依常應臨。』帝曰:『哀至則哭,何常之有?』
注釋
1 簡文:簡文帝。崩:帝王逝世稱為“崩”。
2 孝武:晉孝武帝司馬曜(三六二至三九六),字昌明。簡文帝第三子。鹹安元年(三七二)簡文帝死,遂即帝位。淝水之戰後,排斥謝安,以弟司馬道子執政。道子及元顯擅權,又擢用王恭、殷仲堪等以為防範。後溺於酒色,為其所寵之張貴人害死。
3 臨:哭。親人死的時候要哭喪。
譯文
簡文帝逝世,孝武帝十多歲就登上帝位,服喪期間,一次,天黑了他也不哭喪。侍從向他啟奏說:“按慣例應該哭了。”孝武帝說:“悲痛到來時,自然就會哭,有什麼慣例不慣例的!”
賞析與點評
習俗不一定就是合情合理的,但有多少人敢於質疑?
王子敬雲1:『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2。若秋冬之際,尤難為懷。』
注釋
1 王子敬:王獻之。
2 山陰:會稽郡山陰縣(今浙江紹興)。東晉時,南渡之士族多聚居於此。王子敬曾住在會稽郡,那裏以山水優美著稱。映發:互相映襯,彼此顯現。
譯文
王子敬說:“從山陰道上走過時,山光水色交相輝映,使人目不暇接。如果是秋冬之際,更是讓人難以忘懷。”
賞析與點評
當代人“應接不暇”的可能是郵件與公務,而不是山川美景。
謝太傅1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2。』
注釋
1 謝太傅:謝安。
2 車騎:謝玄。“譬如”句:比喻希望美好、高潔的東西都能出自自己家門。芝蘭是芝草和蘭草,是芳香的草;玉樹是傳說中的仙樹。二者都用來比喻才德之美。
譯文
太傅謝安問眾子侄:“子弟後輩,關涉別人什麼事,為什麼總想培養他們成為優秀子弟呢?”大家都不說話。車騎將軍謝玄回答說:“這就好比芝蘭玉樹,總想使它們生長在自家的庭院啊!”
賞析與點評
長輩有意栽培下一代,而下一代又心領神會,人生的快樂莫過於此。
張天錫為涼州刺史1,稱製西隅。既為苻堅所禽2,用為侍中3。後於壽陽俱敗4,至都,為孝武所器5。每入言論,無不竟日。頗有嫉己者,於坐問張:『北方何物可貴?』張曰:『桑椹甘香,鴟鴞革響;淳酪養性,人無嫉心。』
注釋
1 張天錫(三四六至四〇六):張天錫在東晉興寧元年(三六三)殺張玄靚,自稱涼州牧、西平公,實行地方割據,繼承前涼政權。三七六年苻堅攻涼州,張天錫投降,前涼亡。後來在淝水之戰中苻堅軍敗,張天錫於陣中逃出,歸順晉朝,任散騎常侍。
2 苻堅(三三八至三八五):字永固,一字文玉,略陽臨渭(今甘肅天水東)人,氐族。十六國時前秦國君。任用王猛,加強集權,興修水利,重視教育。先後攻滅前燕、前涼、代國,招撫慕容垂、姚萇等鮮卑、氐族領袖,統一北方大部分地區,並奪取東晉益州。建元十九年(三八三)征調大軍攻晉,於淝水之戰中大敗。各族首領乘機反秦。後為姚萇擒殺。前秦隨即瓦解。
3 侍中:官名。在皇帝左右,備切問近對,拾遺補缺。
4 壽陽:即壽春,晉縣名。今安徽壽縣。
5 孝武:晉孝武帝。
譯文
張天錫任涼州刺史,在西部地區稱王。被苻堅俘虜以後,任用為侍中。後來隨苻堅攻晉,在壽陽縣大敗,便歸順晉朝,來到京都,得到晉孝武帝的器重。每次入朝談論,沒有不談一整天的。很有一些妒忌他的人當眾問他:“北方什麼東西可貴?”張天錫回答說:“桑葚香甜,鴟鴞振翅作響;醇厚的奶酪怡情養性,人們沒有妒忌之心。”
桓玄義興還後,見司馬太傅1,太傅已醉,坐上多客。問人雲:『桓溫來欲作賊2,如何?』桓玄伏不得起。謝景重時為長史3,舉板4答曰:『故宣武公黜昏暗,登聖明,功超伊、霍5,紛紜之議,裁之聖鑒。』太傅曰:『我知,我知。』即舉酒雲:『桓義興,勸卿酒!』桓出謝過。
注釋
1 桓玄(三六四至四〇三):桓溫之幼子。字敬道,一名靈寶,譙國龍亢(今屬安徽)人,襲封為南郡公,曾官義興太守、江州刺史、都督荊州等八州郡軍事。元興元年(四〇二)舉兵攻入建康,殺司馬元顯,掌朝政;次年代晉自立,國號楚,不久為劉裕所敗而自殺。義興:郡名。治所在今江蘇宜興。桓溫死時,桓玄才五歲,直到二十三歲才拜太子洗馬,雖清要而無實權;次年出為義興太守,以為不得重任,不久又棄官回鄉。司馬太傅:簡文帝第三子司馬道子,孝武帝之弟,封會稽王,進位丞相,與子司馬元顯專事聚斂,奢侈無度,朝政日壞,激起孫恩起兵。元興元年(四〇二)桓玄破建康,父子皆被殺。
2 桓溫:任大司馬、大將軍,公元三七一年廢晉帝為海西縣公,並立司馬道子的父親為帝,就是簡文帝。
3 謝景重:謝重,謝朗(胡兒)之子,為司馬道子長史。
4 板:手板,即笏。
5 伊、霍:伊尹、霍光。伊尹是商湯時的宰相,助湯伐夏桀有功。湯死後,又輔佐其孫太甲。霍光受漢武帝遺詔輔佐昭帝,昭帝死,迎立宣帝。
譯文
桓玄從義興郡回到京都後,去謁見太傅司馬道子。這時太傅已經喝醉了,在座的還有很多客人,太傅就問大家說:“桓溫晚年想造反,怎麼回事?”桓玄拜伏在地不敢起來。謝景重當時任長史,拿起手板來回答說:“已故的宣武公廢黜昏庸的人,扶助聖明君主登上帝位,功勳超過伊尹、霍光。至於那些紛亂的議論,隻有靠太傅英明的鑒識來裁決了。”太傅說:“我知道!我知道!”隨即舉起酒杯說:“桓義興,敬你一杯!”桓玄離開座位向太傅謝罪。
注釋
1 王東亭:王珣(三四九至四〇〇),字符琳,王導之孫,王洽之子。大司馬桓溫辟為主簿,累遷尚書左仆射,封東亭侯。累官尚書令、衛將軍、散騎常侍。下文丞相指王導。王東亭意在誇耀祖父王導的街道設計巧於桓溫。
譯文
桓溫移鎮南州,他規劃修建的街道很平直。有人對東亭侯王珣說:“丞相王導當初籌劃修築建康城的街道時,沒有現成圖樣可以仿效,所以修築得彎彎曲曲,和這裏相比就顯得差些。”王珣說:“這正是丞相規劃得巧妙的地方。江南地方狹窄,比不上中原。如果街道暢通無阻,就會一眼看到底;特意拐彎抹角,就給人一種幽深莫測的感覺。”
桓玄既篡位後1,禦床微陷,群臣失色。侍中殷仲文進曰2:『當由聖德淵重,厚地所以不能載。』時人善之。
注釋
1 “桓玄”句:晉安帝元興元年(四〇二)下詔討伐桓玄,桓玄就舉兵東下建康,總理朝政,殺會稽王司馬道子。第二年桓玄稱帝,國號楚,並改元永始,廢晉安帝為平固王。公元四〇四年,劉裕等起兵討伐桓玄,桓玄兵敗被殺。
2 殷仲文(?至四〇七):桓玄的姊夫,桓玄攻入京都後,殷便放棄新安太守職,投奔桓玄,任谘議參軍。桓玄篡位,派他總領詔命,以為侍中。玄敗,投朝廷,遷東陽太守,後以謀反被誅。
譯文
桓玄篡位之後,他坐的椅子稍微陷下去一點,大臣們大驚失色。侍中殷仲文上前說:“這是由於皇上德行深厚,以致大地承受不起。”當時的人很讚賞這句話。
謝靈運好戴曲柄笠1,孔隱士謂曰2:『卿欲希心高遠,何不能遺曲蓋之貌3?』謝答曰:『將不畏影者未能忘懷4?』
注釋
1 謝靈運(三八五至四三三):南朝宋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謝玄之孫。襲封康樂公,又稱謝康樂。仕晉為秘書郎。入宋,初為太子左衛率,出為永嘉太守,日遊山水,不理政事。後辭官返會稽祖居,經營園林產業。元嘉初,宋文帝召為侍中。晝夜宴樂,因免官。後被誣謀反,被殺於廣州。擅長山水詩賦,為山水詩派創始人。曲柄笠:一種帽子,“笠上有柄,曲而後垂,絕似曲蓋之形”。
2 孔隱士:孔淳之,字彥深,南朝宋魯郡魯(今山東曲阜)人,性好山水,除著作佐郎、太尉參軍,均不就。宋文帝元嘉初,征為散騎侍郎,乃逃入上虞縣界,莫知所之。
3 曲蓋:帝王、大官外出時的一種儀仗,蓋如傘狀,柄彎曲。孔淳之因為曲柄笠和曲蓋相像,就借以諷刺謝靈運沒有忘掉富貴。
4 畏影者:害怕自己影子的人,典出自《莊子》。謝靈運說,如果不去想富貴,就不會怕富貴的影子,借此諷刺孔隱士才是不能忘懷富貴的。
譯文
謝靈運喜歡戴曲柄笠,隱士孔淳之對他說:“你想仰慕德高誌遠的人,為什麼不能拋開曲蓋的形狀?”謝靈運回答說:“恐怕是怕影子的人還不能忘記影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