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出身不好的父親與同樣出身不好的母親結婚了。父親的那個真愛嫁給了他的同學,一個攝影記者,沒幾年,便隨那個記者遠離他鄉。阿布躲進樟樹洞裏的那天,也就是父親的真愛隨她丈夫離開布衣巷的第二天。父親很難過,母親一直守在父親身邊,他們各自都在自己緊張的都快收縮了的世界裏,他們忽略了阿布的存在……
母親深愛著父親,愛將她變成了一個影子,一個緊隨父親的影子。父親屈服於現實生活,一輩子生活在母親的影子裏。他們在他們各自的影子裏,彼此忠誠對方的影子,無法逃離。一輩子,父親對他的真愛念念不忘……
阿布想,在自己去洗手間的過程中,攝像機成了一個角色,它不僅僅是一個工具,而是一個在場者,父親和這個有著人的“知覺”的在場者的對話,讓阿布看到了父親內心世界最隱蔽的那一部分。那一部分其實透亮真實,它如一道光,將那些幽暗隱秘的角落照亮,將那些窒息的氣味驅散。
阿布被這個在場者感動了,她決定花一些時間將這樣的對話繼續下去。包括與母親的對話。阿布希望做成一個完整而真實的片子,用它作為送給父母親結婚二十五周年的禮物。或許片子裏的有些對話會讓他們彼此不舒服,但阿布相信,他們肯定也會彼此感動,為現實生活中彼此給對方的關愛和忠誠。
回小城的第一天晚上,阿布決定還是回布衣巷去住。
在阿布從小住到大的那個房子裏,家具的顏色在月光下慢慢地褪去,先是暗淡的灰色,再是黑色,有細碎的光在家具的表麵上滾動。黑色在滾動中開始淡去,再回到原來的灰色中,漸漸又現出了原本的輪廓,顯得安靜而又柔弱。
阿布抬頭朝窗外看了看,月光灑在藍色印花被單上,屋子裏也被鍍上了一層奶白的象牙色,屋內一切都是安靜的。
窗外就是對麵別人家的老屋。那間白天看起來就快散架了的老屋,在月光下又聚起來了,有肩有脊,有梁有架。那老屋映在月光裏,薄又柔和地透著光澤。似乎有淡白色的霧氣從老屋的屋頂徐徐升起,慢慢地融進滿是月色的世界裏。有隻小蟲在窗外低聲地嗡鳴,在有月光的深夜,那樣的響聲格外清脆。
這是阿布在布衣巷住的最後一個晚上,明天便將搬到父母親那邊去,阿布希望自己在家的日子裏,多陪陪他們。過不了多久,布衣巷就要被拆遷了,將被改造成漂亮寬敞的江濱公園。公園裏會種滿樟樹,還有紅色的月季花。似乎有輪回的感覺,但它們的出現卻又是完全不一樣的。
也許過不了多久,阿布會再次遠離。
為了愛,或者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