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骨質疏鬆症(1 / 2)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代謝性骨病,以骨普遍疏鬆為特征,早期受累常在脊柱和骨盆,其次是四肢骨。隨著年齡的增長,鈣的吸收有所下降,鈣的沉澱逐漸減慢,到老年,骨鈣的溶出占優勢。因此,步入中年之後,特別是婦女於絕經期後,男性在55歲以後,由於性激素水平低下,戶外活動減少,食欲下降,攝入營養物質不足及吸收不良,骨中的無機鹽物質逐漸減少,鈣出現負平衡,就會發生骨質疏鬆症。

自診要點

發病緩慢,一般臨床表現輕微或僅有腰背部酸痛,棘突壓痛不是很明顯,少數患者有神經根壓迫症伏。患者多以骨折就診,一般無明顯的外傷或損傷輕微。患者腰背部疼痛突然加劇,預示可能發生骨折。患者可有腰背肌痙攣,不敢活動。輕微動作如咳嗽、排便均可引起不可忍受的疼痛,少數患者由於胸廓畸形,呼吸時肋骨活動幅度減少,可有呼吸障礙,影響心肺功能。

早期及症狀較輕的患者可無明顯體征,發生骨折後患者可有駝背、側彎畸形、脊柱明顯縮短,肋下緣與髂脊靠近,病久下肢肌肉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萎縮。

按摩方法

方法一

1.掌摩膀胱經:患者取俯臥位,醫者立於患者的一側,以單掌摩法治療患者背部的膀胱經處。自第2胸椎水平線處始,逐漸地治向第2腰椎水平線穴,持續治療2~3次。一側治畢,再治另一側。

2.掌摩督脈:患者及醫者的體位如上,醫者以單掌摩法治療患者背部的督脈處。自身柱穴始,逐漸地治向腰俞穴處止,持續治療2~3次。

3.掌揉督脈:體位如上,醫者以單掌揉法治療患者背部的督脈處。自至陽穴始逐漸治向腰俞穴止,持續治療3~5次。手法的力度須小,動作應略緩慢,每分鍾不超過70下。

4.掌揉腰骶部:體位如上,醫者以單掌揉法治療患者的腰骶部,持續治療數分鍾。手法的力度須適當。

5.掌揉腰俞穴:體位如上,醫者以單掌揉法治療患者的腰俞穴,待患者局部有溫熱感後,再持續治療數十下或百餘下。

6.指揉脾俞、腎俞穴:體位如上,醫者以單指揉法依次治療患者的脾俞穴及腎俞穴。於每個穴位處,各持續治療數十次,一側治畢,再治另一側。

7.推氣海、關元穴:患者取仰臥位,醫者坐於患者的一側,以一指禪推法依次治療患者的氣海穴及關元穴。於每個穴位處,各持續治療數分鍾。

8.掌揉腹部:患者及醫者的體位如上,醫者以單掌揉法治療患者臍水平線以下的腹部區域,持續治療數分鍾。

9.指揉血海穴:患者取仰臥位,醫者立於患者一側,以食指或中指揉血海穴,持續治療數十下,一側治畢,再治另一側。

10.指揉足三裏、築賓穴:患者及醫者體位如上,醫者以食指或中指依次治療患者的足三裏穴和築賓穴,各持續治療20~30下。一側治畢,再治另一側。

11.拿肩井穴:患者坐位,醫者立於患者的身後,以右手拿住患者右側的肩井穴,左手拿住左側,當右手做拿法時,左手放鬆,左手做拿法時,右手放鬆,如此一拿一放,持續治療10~20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