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明白要趁早之米字路口問答16(2 / 3)

如果年輕的時候就找到了興趣和熱情所在,是很幸運的事;工作不是為了輕鬆,而是為了創造價值,哪怕累,但有價值就是值得的。

50

靈魂和肉體,至少有一個在課堂上

喃喃:瀟灑姐,您認為在大學裏,是學習知識重要,還是曠課進行實踐重要?

瀟灑姐:“學習知識”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毫無疑問永遠重要。我們要搞清楚的是,“上課點名”並不等同於“學習知識”。

上大學有幾個作用:學習知識,用以作為未來生存的儲備;拿到學位,用以作為未來準入的敲門磚;融入群體,擁有一個基礎和質樸的社交圈。

這麼看的話,“上課點名”直接產出的並不是“學習知識”,而是“拿到學位”。學位很重要(至少很多爹媽和看簡曆的公司都這麼認為),所以那些有可能影響拿學位的課,不能曠。

我從本科畢業後,才理解到課堂裏未必能學到有效的知識,學知識也未必隻能在課堂上才行。但是我當時是沒有分辨能力的。好幾年以後,我會在某一個場合驚覺當年的一個知識點是多麼的有效,某某老師是多麼的睿智,慶幸當初曾上了那門課,但反過來,我無法判斷和挑選究竟是哪些課會積攢給我的未來。

那麼,那些空洞的課和水平有限的老師是否浪費了我的時間呢?我覺得是的。如果現在可以選,我寧可曠課,用那些課的時間來實踐。

所以,如果你有能力分辨那些一定會誤人子弟、浪費生命的課,又能把曠課對學位的危害控製在一定範圍內,當然可以曠課用來實踐,還可以曠課去做一切豐富生活的事。不過我那個時候沒有這麼做,我都是在空洞乏味的課上看自己喜歡的書,靈魂和肉體,至少有一個在課堂上,哈哈。

###

奔跑的兔子

熱薑糖:我今年20歲,我很希望您告訴我,在您的20歲和35歲之間,最好的黃金時代是哪段?我每一段最應該做的是什麼事?

瀟灑姐:回顧已經過去的那些年,對比每個時期的狀態,對我來說,隻有25歲和30歲這兩個時間段,可以稱得上黃金時代。

為什麼沒有老生常談青春真好的20歲呐?20歲前後雖然年輕,但由於見識和物質的匱乏,感受到的大多是窮與蠢的苦,青春有多好,完全是他人的評價,自己感覺不到。沒有兌換的條件,沒有說“不”的資格, 時間全用來等待和迷惑。20歲的我,很像一隻弱小的兔子困在有霧的灌木叢裏,看不清周圍,沒有方向,隻隱約知道自己的天性好像是可以奔跑的。

不過,我說的隻是我的當時,幾乎沒有互聯網的時代,你可以把我想象成史前的兔子。現在20歲的你,如果是一隻兔子,這隻兔子的前後左右都是屏幕啊。

25歲的好,在於我自知擁有年輕,改善了許多窮與蠢之後,開始跑出灌木叢玩耍了。我成為一隻矯健的小兔,開始試探地去和小鹿、小獅子與小狼玩耍,觀察它們的生存和捕食。現在回憶,那幾年很有點兒一切正好的感覺,精力充沛,未來還長。我以為我會永遠年輕,永遠興致勃勃。

然後就到了30歲,就是我寫下《寫在三十歲到來這一天》那年。當我通過各種方法確認了自己的天性之後,開始安靜下來了。挺神奇的,在那一年,我一個一個瞬間地想清了好多事,心智開始有通透感。25歲的黃金感在於“不需要知道”也快樂,30歲的黃金感在於因為“終於知道了”而快樂。一個是放,一個是收,不一樣。

我真的很懷念我的25歲。

可是,我真的沒能力告訴你,你每一段“最應該”做的事是什麼。隻有目標既定,才有“最應該”和“不應該”一說。你有了目標,自然知道。問題就在“目標”這裏,它一定不是因為人們都這樣,你爸媽要這樣,你好像隻能這樣而製定的;它一定是為了讓你覺得更有趣、更滿足而設立的,一定是人生大願望的倒推。你隻能從你未來想幹嗎,想成為什麼樣子,來倒推你今天應該幹嗎,就是這樣。

52

Zuo與Die

WENWEN:請問瀟灑姐,都說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會死),可是如果zuo的是自己的好朋友,眼睜睜看著她再zuo下去八成是個die,要不要攔著,要不要勸,要不要明知有友盡的危險,也去拉一把?

瀟灑姐:首先,咱得尊重各種活法兒,咱不能預設自己代表了光明、正確,全知全能,避免拿自己認為對的標準體係套在別人身上,更避免指指點點。

我在這件事上有過教訓,曾經試圖攔著一個姑娘嫁給低能男直至友盡。事實證明,價值觀決定選擇,選擇決定命運,很多事情的發生發展一上來就被規定好了,那姑娘就是會選擇低能男,我就是會攔著,然後就是會友盡。倒推起來依然起始於價值觀的分野。去攔一件具體的事,並不能改寫價值觀。人物的命運早已被自己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