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最宜少年狂,
破天荒,又何妨!
一紙文章,
鬼神也平常。
但為華夏崢嶸日,
挺胸上,
驅虎狼。
鯤鵬在胸未開張。
鬢如霜,不悲傷。
笑臥家中,
展卷理飛揚。
今霄觀得團圓日,
赤身作,
小兒郎。
自釋:此詞偶成於2003年12月18日。北國初冬,天黑甚早。從光明小學接女兒歸。女兒一路背誦蘇東坡《江城子》詞“老夫聊發少年狂……”,心隨之吟哦,不由更加欽佩詞人的大氣。進而就浮想聯翩,陡然起湧一句“書生最宜少年狂”來,遂承東坡老人原韻,學填此闋,以寄心誌耳。
詞的上半闕,著意抒發少年時代的理想。書生最宜少年狂:書生,係讀書人,特指生活裏樂意寫寫畫畫的從文者;宜,適合也,此處表示容易;少年狂,自古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說法,少年人懵懂事理,往往異想天開,在行為上不會搬弄是非,此種“狂”,自然帶有“妄”的成分,卻也隻有這種“狂”,得以正確引導並在順應時勢時,方可成就一番事業。破天荒:天荒與地老組詞,指經曆的時間極久遠(荒,未開墾之意),古時文人常用“破天荒”來表示突然得誌揚名,通常用來指從未有過或第一次出現的新鮮事兒,本詞喻指比較出格的事情。又何妨:係對待“破天荒”的後果態度,又有什麼可怕的呢?一紙文章:指文章或一篇文章。鬼神也平常:鬼神,民間傳說中變幻莫測、手段高明的活動體,是人們惹不起的東西;平常,普通的意思。但為華夏崢嶸日:但為,隻是為了的意思;華夏,取中國的古代稱呼意;崢嶸:高峻突出、超越尋常,本詞取繁榮鼎盛意。挺胸上:挺起胸膛向前(衝);驅虎狼:驅,趕走也;虎狼,借指外寇或惡人。
詞的下半闕,則是表達老年後的心情。鯤鵬在胸未開張:鯤鵬,神話傳說中的大魚和大鳥,古人多以此比喻誌向;在胸,即理想形成;未開張:沒有施展的意思。鬢如霜,不悲傷:年紀大了,鬢角上生出白發,也沒有什麼悲傷的。笑臥家中:舒適(自由自在)地躺在家裏。展卷理飛揚:展為打開,卷為書籍;理為整理,飛揚乃變化之意;本句借指從書籍中觀看自古至今的千般變化。今霄觀得團圓日:今宵,即今天也;團圓日,團圓指家家和諧、安定,是中國人的最美祝願,本詞借指天下太平的好日子。赤身作,小兒郎:赤身為赤裸著身體;小兒郎為單純可愛的小孩子。
全詞表露了一種很自我安慰的老人心態。說:讀書的人,知道的多一些,容易比較,容易模仿,容易激動,往往也最少城府,像三歲牤牛十八歲漢一樣,天不怕地不怕的,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來。但這又怕什麼呢?他們本就是這樣的性情中人,寫起文章來,往往什麼也不在乎,直抒胸臆,連天和地都敢怨(罵)上幾句的。元代大戲劇家關漢卿自比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的一顆銅豌豆”,明朝的海瑞直截了當地說“希望陛下能改正錯誤”,是謂書生意氣的代表也。一個好的讀書人,雖然人狂誌大,多數都是比較有正義感、愛憎分明的,他們為了國家安寧、繁榮,是可以挺身而出、不怕犧牲地打擊邪惡勢力的。而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的讀書人,是空有誌向而終生沒有一點實現,到了兩鬢斑白的時候,回想起來,也沒有什麼悲傷的。他們平靜地呆在家裏,依舊打開書籍,讀那千變萬化的曆史,找出人生在世的道理,或教育家人、子弟,或著書傳世,不也是很愜意的一件事嗎?特別是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國泰民安的環境裏,不正是少年理想中所向往的嗎?今日得遇,當為大幸。對待國家和社會,已為老年的自己,像光屁股的小嬰兒一樣天真爛漫著,心情舒坦著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人範仲淹的思想境界,為“真讀書人”永遠的楷模,吾當竭力學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