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5.慣看人間萬千事(2 / 2)

詩的全意應該是:秦始皇和隋煬帝,為了自己能夠永遠享樂(維護政權),築建了那麼大的工程,用曆史的眼光去看,其實是很荒唐的。諸葛亮累死在征戰的軍中,司馬徽卻是在民間逍遙自在地活著,隻要是心裏對世事的看法一清二楚,不是糊塗人,出去當不當官,有沒有功名,都不是很重要的。陶淵明在南山下寫了《桃花源記》,不是很好嗎?屈原賦《離騷》發《天問》,又含恨投江,又解決了什麼問題呢?還是李白的風骨更令人敬佩,既不羨慕高官也不對權貴們阿諛奉承,這是一個男人應當學習的呀!我們應當認識到,韓信就是因為功名太大才被殺死的,張良則因為回歸大自然做了隱士才得以活命。在如何對待功名利祿的問題上,許多的男人竟比不上替父從軍的花木蘭,她打了勝仗回來,堅持“木蘭不用尚書郎”,而是要回到家鄉“坐我西閣床”再“著我舊時裳”。這才是人生難以擁有的最高境界呀!到如今,經曆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身心遭受過這麼多的苦難折磨,看到了這麼多人為的出乎意料的變化,還不應該真正明白事理,調整好心態,行為瀟灑、完全投入地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並有益於社會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