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爺爺囑咐鐵牛不要亂講話。
鐵牛終於一蹦起來,由秀月姐姐領著,巧月跟在後麵,一行三人,舉著點了一支蠟燭的紅燈籠,走向一片黑沉沉、冷颼颼的夜裏。
“送恭喜”是這裏孩子們一項傳統活動。年三十晚,孩子們成群結隊出來,舉著燈籠,從大路小路走向各家各戶。每到一家人門前,他們亮開嗓子一齊吼:“恭喜啊!”那家便立即開門,扯開的衣襟裏早兜著些吃的,紅薯片、花生、蠶豆、葵花子,如果遇到糖果,那就是喜從天降。最差的人家也有一把炒米花。有的主人用拇指、食指、中指尖尖地撮一小把。有的主人手握大拳,好像抓一大把的模樣。其實葵花子不過十來顆,蠶豆三四粒,花生一兩顆而已。一邊說“好了好了,快趕第二家”,一邊就勢往外推。
這回孩子們進屋時眼光齊刷刷盯著主人的手,再也不說一句什麼恭喜發財的廢話,剛剛出門,立即開始比較,你幾顆,我幾顆。少一顆的馬上就罵開了:“豬壓的,小氣鬼!”所有當時他們能記起來的髒話痞話都罵出來了。一邊笑,一邊罵,一邊用手背揩擦著流到嘴裏的鼻涕,舉著小燈籠,沿坎坎坷坷彎彎曲曲的泥濘小道,又向第二處或喜或憂的人家走去。
辛辛苦苦忙了大半夜,回到家就開始清理,花生撿出一小堆,紅薯片撿出一小堆,葵花子蠶豆炒米花胡亂扒到一起。鐵牛有一個專門安頓它們的小壇子,放進去好好保存著,慢慢享受。若是吃得太快,媽媽就會罵:“你這個消食馬桶!”
鐵牛是不會“守整歲”的,忙完自己活計,小心翼翼聽一陣大人說話,往往是肖海濤、肖仲秋和表哥長根、十春他們來聊天喝酒。又不敢插進他們中間往火堆邊擠,一會兒又冷又困,隻得上床去睡。
終於熬過三十晚沒有挨打。新年初始,大人就不會打孩子了,因為牆上貼著一張紅紙,寫的是:“老幼言語,百無禁忌”,這可是祖先的祖先立下的規矩。要在往年,鐵牛就跟在爸爸屁股後麵走東家串西家,看大人們就著火爐邊的瓦缽子喝酒。缽子裏其實沒什麼好東西,都是吃剩的魚頭肉尾,臨時加把蘿卜白菜一鍋燴。
大年初一秦天也沒帶兒子,一個人匆匆忙忙拜年,初二就上樟樹街城隍廟唱戲去了。
午飯後,秀月匆匆忙忙把豬食、柴火弄回家,對著外婆的小梳妝鏡將自己梳理一番,還弄了些刨花水在頭發上,看上去濕亮亮的。最後狠狠心將年三十晚上得的葵花子抓一把給巧月,哄她留在家幫媽媽做事,就一溜煙去叫銀秀。銀秀討好賣乖跟媽媽纏了一陣,終於得到允許,兩人一路蹦跳著往喜兒家跑。
進了屋不見喜兒,隻有她媽元宵坐在桌前摩挲一麵銅鏡,旁邊放著幾塊包鞭炮的紅紙。她正把紅紙沾著水,專心致誌往臉上嘴上塗抹。
銀秀問:“喜兒呢?”
元宵頭也不回:“誰曉得死到哪裏去了!”
兩人嚇得脖子一縮,悄悄退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