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穿越曆史時空 演繹絲路長歌(1 / 2)

馬廷禮

中衛曆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文藝紛呈璀璨,自古就有“文化大縣”的稱謂,是北方重要的軍事要衝,也是絲綢之路北道上的重要驛站,更是邊塞經濟文化的集散中心,素有“絲路古城”之譽。自古以來,中衛的文人墨客層出不窮,文而化之,似雨後春筍。尤其是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感召下,文化的春風撲麵而來,中衛文化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大繁榮的機遇。文藝作品異彩紛呈,百花盛開。他們在文學藝術的樂土上固守著清貧,孜孜不倦地用藝術的筆調創造和諧美好的生活,用先進的文化來引領時代風尚和影響社會,用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書法、美術、攝影、剪紙、刺繡等不同文化藝術形式謳歌真善美,鞭撻假惡醜,許多作品榮獲全國不同層次的獎項,為宣傳家鄉、推進文明、歌頌生活、引領正氣、促進和諧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中衛市作協主席、市政協委員、沙坡頭旅遊公司副總經理楊富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筆耕不輟,出版了長篇小說《曠世奇緣》(十二卷,五百四十萬字),此書不僅傳承著中國幾千年的傳統道德文化,還多處體現了博大精深的國學思想,既有深度,又有廣度;既有文學價值,又有美學價值,是一部生活百科全書,也是充溢精神生活的文學大餐。創作出版了四十萬字的長篇小說《風雨沙坡頭》,被改編拍攝成三十五集同名《風雨沙坡頭》(又名《暗戰孤城》),不僅在全國各地熱播,還在“首屆國際文化旅遊節”期間,被評為“中國首屆文化旅遊發展貢獻獎——影響中國文化旅遊的一部電視劇唯一金獎”。這對於宣傳中衛,提高中衛的知名度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最近,他又陸續創作出《千年黨項第一村傳奇》《王維出塞》(又名《印象中衛》)《沙坡頭的沙子會唱歌》《大麥地傳奇》《石空大佛寺傳奇》等不少視角獨特、故事新穎的文學作品,其意旨是深度宣傳中衛,使中衛文化與旅遊結合找到了最好的範本。而今,一百九十五萬字的長篇作品《絲綢之路》(上、中、下三冊)的問世,既是中衛文化與旅遊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寧夏乃至全國的大事。因為絲綢之路在世界上知名度和影響力之高之大無與倫比,尤其是世界貿易以及文化的融合,璀璨奪目,功績輝煌。而這部作品所表現的,就是大食(阿拉伯國家)、吐蕃和大唐這三個世界軍事強國,圍繞絲綢之路所展開的曆史長卷。

曆史上的絲綢之路,是一條充滿艱辛的漫長之路,也是經濟文化繁榮之路。同時,它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文明史詩。它始於洛陽或長安(西安),經中原通往中亞、西亞和歐洲。將東西方的文明融會貫通,從而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繁榮和發展,促進了人類文明進步,在整個人類文明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在我國,許多重大曆史題材都以文化的形式或出版成書,或搬上熒屏,如《闖關東》《走西口》《大移民》《下南洋》《大敦煌》等,不僅宣傳了中國曆史,弘揚了民族精神,而且塑造了眾多藝術形象,從而讓人瞻思懷古,激勵後人。但是,至今卻沒有一部全麵反映絲綢之路的文學作品或電視劇。作者創作《絲綢之路》,旨在弘揚我國對外開放、對外交流、促進世界經濟文化健康發展的主旋律,更重要的是促進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深度交流與合作。作品的背景,選擇在唐玄宗“開元”和“天寶”兩個階段,當時絲綢之路屢遭吐蕃破壞,通過大唐勵精圖治,恢複絲綢之路對外貿易的一係列戲劇衝突,重點反映大唐與阿拉伯國家在政治上怎樣對接,經濟上怎樣交往,文化上怎樣交流的一係列正劇、喜劇和悲劇,全方位反映絲綢之路曲折感人的故事,將官道、商道、匪道演繹得淋漓盡致,從另一側麵反映了大唐如何中興,穆斯林如何定居大唐,大唐如何從盛到衰,值得借鑒和深思。整部作品的情節大開大合,場麵恢弘,著重塑造了唐明皇李隆基、大唐商人錢豐、錢萬貫,大食使節賽義德,大食商人蘇萊曼、薩費爾,大唐詩人王維和李白等八十多位中外曆史人物形象。作品把曆史背景選擇在唐玄宗李隆基時期,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