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穿越曆史時空 演繹絲路長歌(2 / 2)

眾所周知,從漢到唐,絲綢之路一直走的是交通較為便捷的南線和中線,北線因交通環境惡劣而無人問津。直到唐玄宗登基,唐蕃戰爭打響,南線、中線切斷,整個絲綢之路癱瘓。這時候,絲路商人便開辟了絲路北線,也就是要經過寧夏的固原、海原、中衛這一段。而在寧夏這一段,需要翻越六盤山、橫渡黃河、穿越騰格裏沙漠等艱難險阻,這對於商隊來說是個極大考驗。綜觀整個絲綢之路的曆史,也隻有這段曆史最精彩。因此,選擇在唐玄宗時期,既可以展現這段重大的曆史背景,又可以借此大力宣傳寧夏的曆史、文化和旅遊資源,而且從藝術的角度細品,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豐滿,且個性鮮明,耐人尋味,具有很強的文學藝術看點。

文化是國家精神文明程度的象征,優秀文化是人類文明的精神家園。經濟是硬勢力,文化是軟勢力,硬勢力不強,一打就敗;軟勢力不強,不打自敗。目前,中衛正處在快速發展的時期,我們需要文化的滲透,文化的助推。從中衛市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文化要大發展大繁榮,就必須處理好文化與旅遊的關係,要讓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而《絲綢之路》,正是基於這個出發點將文化和旅遊巧妙結合,對詮釋絲路文化綱舉目張。這部作品的問世,相信一定是“一石擊起千層浪”,必將有更多的文化人按照打造“千年黨項第一村、萬裏黃河第一漂、大漠邊關體驗地、地空穿越大本營”的要求,強化沙坡頭品牌印象,深入實施文化旅遊一套書、一本畫冊、一台精品劇目、一支高水平的文藝隊伍、一批獨特的人文景點和一個文化旅遊發展基金的“六個一”工程。我們期盼文化界的同仁,都應借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春風自加壓力,人人為文化強市盡心竭力,個個為旅遊興市獻計獻策。

願這部作品的問世,使寧夏、乃至我國與阿拉伯國家的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期望這部作品,能有有識有誌之人,早日搬上熒屏,為中阿經貿合作的長期友好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