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絲綢之路》主要人物表(1)(2 / 3)

楊 茹——李春燕之女,唐玄宗與李春燕的私生女,險與其兄錢萬貫結婚,後嫁於大食商人薩費爾,被李隆基封為明華公主。

王元寶——大唐首富,依靠做糧食生意發家,乃王淑娟之父,錢萬貫之外爺,晚年為救孫子李光弼,散盡舉國之富,但仍被李輔國殺害。

蘇裏唐——疏勒國君,曾掀起西域戰火,後臣服大唐。

阿慕爾——大食宰相,哈裏發的舅舅。

愛資哈爾——大食宰相,與阿慕爾同殿稱臣,為人正直,受人敬仰。

姚 崇——本名元崇,字元之,出身於官僚家庭。年輕時喜好逸樂,年長後刻苦讀書,大器晚成。曆任武則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時宰相”之稱,是曆史上的著名宰相。特別是在玄宗朝早期為相,對“開元之治”貢獻尤多,影響極為深遠。

宋璟——弱冠中進士,官曆上黨尉、鳳閣舍人、禦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職。開元十七年拜尚書右丞相,授府儀同三司,晉爵廣平郡開國公,經武、中宗、睿宗、殤帝、玄宗五帝,在任五十二年。一生為振興大唐勵精圖治,與姚崇同心協力,把充滿內憂外患的唐朝改變為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大唐帝國,史稱“開元盛世”。

張嘉貞——蒲州猗氏人,死於唐玄宗開元十七年。曆仕武則天、唐睿宗、中宗和玄宗四朝,官至中書令,累封河東侯,是唐朝頗有影響的大臣大唐宰相,因反黑事而成名,卻因三駕馬車的較量,被張說擠下政治舞台。

張 說——唐代文學家,政治家。開元初,因不附太平公主,罷知政事。複拜中書令,封燕國公。出為相州、嶽州等地刺史,又召還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後遷中書令,俄授右丞相,至尚書左仆射,中與張嘉貞有過權力爭鬥,最後扳倒張嘉貞,自任首席宰相。公元730年不幸病逝,壽六十三歲。

張九齡——開元時的尚書丞相,著名詩人,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其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襲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許圉師——湖北安陸人,進士出身,博學多才。中宗李顯朝的宰相,一生剛直不阿,後被韋後發動政變所殺。有子許文思,孫女許紫煙是李白的第一個妻子。死後被厚贈幽州都督,陪葬恭陵,諡曰“簡”,並陪葬乾陵。

宗楚客——高宗時舉進士,武後時累遷戶部侍郎。後來,因奸贓罪流放嶺南,歲餘召還。神功元年升任宰相。與武懿宗不和,貶為播州司馬。長安四年複為宰相。中宗時封郢國公,官至中書令,與紀處訥同為韋後心腹,世號“宗紀”。景龍四年六月辛醜日,李隆基率兵誅韋後,宗楚客作為韋後死黨,死於唐隆政變。

李林甫——大唐奸相,唐宗室,小字哥奴。善音律,會機變,善鑽營。開元中遷禦史中丞、吏部侍郎,深結唐玄宗寵妃武惠妃及宦官等,僭伺帝意,故奏對皆稱旨。開元二十二年五月拜相,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開元二十四年底代張九齡為中書令,大權獨握。居相位十九年,專政自恣,杜絕言路,助成安史之亂。天寶十一年十月在獄中抱病而終,死後被削去官爵,子孫流嶺南,家產沒官,改以小棺材如庶人禮葬之。楊國忠——本名楊釗,唐朝蒲州永樂人。楊貴妃同曾祖兄,張易之之甥。在安史之亂後倉皇逃難,死於天寶十五載六月的馬嵬坡。楊玉環得寵於唐玄宗之後,她的族兄楊國忠也飛黃騰達,升任宰相,身兼四十餘職,楊國忠與安祿山的矛盾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而他與太子李亨的矛盾最終使楊國忠滅門。

李輔國——唐肅宗時當權宦官,李靜鈞之二弟,李春燕的二叔,曾殺害李春燕和大哥李靜鈞,三弟李靜安。本名靜忠,曾賜名護國,後改輔國,相貌奇醜無比。四十歲之前無所作為。安史之亂期間,勸說太子李亨在靈武繼承帝位。唐肅宗即位後,被加封為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始掌握兵權,並改名為輔國。之後又因擁立代宗即位,被冊封為司空兼中書令。大權在握後為所欲為,殺害了李光弼,最後被郭子儀、李光弼之子李盈及趙剛之子趙仇聯合刺殺。

李 顯——即唐中宗,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中宗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七年,公元710年被韋皇後夥同女兒安樂公主及女相上官婉兒陰謀毒害,終年五十五歲,葬於定陵。武後生四子,長子李弘,次子李賢,三子李顯(原名:李哲),四子李旦。中宗初封周王,後改封英王。其兩位兄長先後被武則天所廢之後,李顯被立為太子,諡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初諡孝和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