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 參——二十歲至長安獻書求仕,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遊河朔。天寶三載高中進士,授兵曹參軍。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赴安西,公元751年回長安。公元754年又作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出塞。至德二載才回朝。前後兩次在邊塞共六年。大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以後罷官,客死成都旅舍。
賀知章——開元十年,由麗正殿修書使張說推薦入該殿書院,參與撰修《六典》《文纂》等書未成,轉官太常少卿。十三年,為禮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後調任為太子右庶子、侍讀、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晉為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右庶子、侍讀、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因而人稱“賀監”,與王維、李白有交。
王 翰——登進士第,舉直言極諫,調昌樂尉。複舉超拔群類,召為秘書正字。擢通事舍人、駕部員外。出為汝州長史,改仙州別駕。其詩題材大多吟詠沙場少年、玲瓏女子以及歡歌飲宴等,詞語似雲鋪綺麗,霞疊瑰秀;詩音如仙笙瑤瑟,妙不可言,其中“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中透露出來的那種豪邁和悲涼真是有回腸蕩氣,洗心滌魄的感染力,令人三日猶聞其音。
李 頎——開元二十三年考取進士,任河南新鄉縣尉。任職多年沒有升遷,晚年仍過隱居生活。他一生交遊很廣,與王昌齡、高適、王維等關係密切,性格疏放超脫,厭薄世俗。
源乾曜——相州臨漳人,封安陽公,唐朝官員,唐玄宗年間兩度擔任宰相。
裴耀卿——開元初年,任長安令,曆任濟州刺史、京兆尹、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擔任過江淮、河南的轉運使。
韓 休——開元十二年出為虢州刺史,以母喪去職。服除,除工部侍郎、仍知製誥。遷尚書右丞。開元二十一年三月,拜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既為相,犯顏敢諫,宋璟譽為“仁者之勇”。十二月轉為工部尚書,罷知政事。二十四年,遷太子少師,封宜陽縣子。二十七年卒,諡曰文忠。
劉華妃——嬪妃,生唐玄宗長子奉天皇帝、靖恭太子李琬、儀王李璲。
趙麗妃——玄宗即位後,冊封趙氏為三妃之一的“麗妃”,不但趙氏之父兄擔任朝中任官,玄宗更於開元三年立趙麗妃所生之郢王李嗣謙為皇太子。其後隨著武惠妃受到玄宗隆寵,原本自皇太子時代就受寵的趙麗妃、皇甫德儀等嬪妃紛紛失寵。失寵的趙麗妃於開元十四年過世,諡為“和”。
皇甫德儀——越州刺史皇甫粹的孫女,左監門衛副率皇甫休的女兒。公元709年,李隆基為臨淄王,召皇甫氏入臨淄王宮,時李隆基年二十五歲,皇甫氏年十六歲,入宮後得到李隆基的厚寵,生子李瑤(鄂王)、女臨晉公主。其後,隨著武惠妃受到玄宗隆寵,趙麗妃、皇甫德儀等嬪妃紛紛失寵,其子李瑤遭到武惠妃設計,被廢為庶人並遭殺害。而心存不良的武惠妃,也於同年病逝。開元二十三年,皇甫氏病危,玄宗為其送藥,皇甫氏服藥入睡後才離開。同年十月皇甫氏死,時年四十二歲,追封淑妃。
楊英琦——嬪妃,被李隆基封為貴嬪,又稱楊貴嬪,與陳玄禮有私情,生女寧親公主。死後追封為元獻公主。
蓉 蓉——王維表妹,暗戀錢萬貫,是梅妃的侍女,極有內涵和才學,死於安史之亂。
妙 善——茶房廟高人,後在敦煌莫高窟做主持,被吐蕃兵抓去逃走,又在馬嵬坡
救楊貴妃。
張德江——茶房廟高人,多次救絲路商人。
許紫煙——前宰相許圉師孫女,高力士親生女兒,李白第一個妻子。
宗 潔——前宰相宗楚客之孫女,李白的第四個妻子。
杜 通——土匪,乃趙莉生父,死於洛陽。
寧親公主——即齊國公主,名義上是李隆基女,實為陳玄禮私生女,其母楊貴嬪,始封興信公主,徒封寧親公主,第一次下嫁張說之次子張垍,後改嫁裴穎,最後嫁給了楊敷。一生癡戀錢萬貫(即李光弼),後出家為尼。
鹹宜公主——又作鹹直公主,唐玄宗女,貞順皇後武惠妃生,生於開元年間。初嫁楊洄,後嫁崔蒿,於唐德宗興元時去世。
楊 洄——長寧公主與楊慎之子,後娶武惠妃之女鹹直公主為妻而成駙馬,因害李光弼死於東都洛陽。
李靜鈞——李輔國(李靜忠)之大哥,鳴沙釀酒王,有女李春燕,死於李輔國密謀的暗殺中。
李靜安——李輔國之兄弟,李靜鈞之三弟,在長安開飯館謀業,生女李俠。常與李輔國共同作惡,後死於李輔國之手。
餘 超——肅州兵馬指揮使,死於李林甫之手。
董 海——絲路商人,後死於李輔國之手。
周 凱——大唐著名郎中,後死於李輔國之手。
楊生茂——大唐鳴沙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