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名落孫山(2)(1 / 3)

郭子儀也道:“其實,我也喜歡王兄的詩。過去,我最喜歡練武,自從跟萬貫在一起,就受他的影響喜歡上了文學,尤其是喜歡詩。我覺得,詩雖然寥寥幾句,但能給人留下咀嚼回味的空間。欣賞有味道的詩,就像是進入了曲徑通幽的環境,讓人可以自由想象。”錢萬貫道:“那你最喜歡王兄的哪首詩?”郭子儀道:“我最喜歡的,是王兄的《鹿柴》。”於是吟道: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史朝義雖然小,但也受錢萬貫、郭子儀的影響,對詩歌情有獨鍾。不過,他的性格很別扭,不大合群,多數情況下都是錢萬貫主動約他玩。而在學習時,他喜歡獨自進入花園看著花草樹木出神。背下了多少東西,悟通了多少道理,跟錢萬貫沒法比,跟郭子儀不是一個水平。然而他卻喜歡詩,尤其喜歡王維的詩,因此道:“還有我,最喜歡王兄的《木蘭柴》。”於是吟道:

秋山斂餘照,飛鳥逐前侶。

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

這時春蘭走了進來道:“寧王駕到!”王淑娟等人一聽,立刻起身相迎。寧王進來後,王維躬身施禮道:“參見王爺!”寧王道:“果然在這!聽說你落榜了,原來在富豪家啊!”王淑娟道:“王爺,是我兒羨慕王兄的詩作,特意請來的。”寧王笑道:“他真有慧眼。”又看著王維道:“別灰心,高山就是高山。諸葛亮未出山時,他的才能也就是個別人知道。本王斷定,你必是國家的棟梁之材。”

王維感激地道:“多謝王爺抬舉!”寧王笑道:“這事都怪本王疏忽,總認為憑著你的本事定然高中,哪知科考有弊,難怪陛下要整治。你放心,來年本王定為你提前開路。”王維道:“謝王爺,王爺請坐。”寧王見春蘭搬來了貴賓坐椅,便坐了下來問:“哪位是你兒子?”王淑娟用手一指道:“最頑皮的這個。”寧王看了一眼錢萬貫想:“看來他就是陛下的龍種,長得太像了。”

寧王雖然心裏想,但怎敢亂說,隻是笑道:“頑皮好啊!小孩子太老實,長大沒出息。”錢萬貫道:“王爺,既然您說王兄是大才,就該向陛下舉薦。人才若然遲用,那是大唐的損失!”寧王吃驚地看著錢萬貫道:“嗬,你很會說話。不過,既然已公布了龍虎榜,馬上更名必讓天下人認為更有問題。是金子,總會閃光的。到明年,本王一定提前盡力!”

王維再次感激地道:“多謝王爺!”寧王笑道:“你的詩,大多以山水田園為主,狀物傳神,精深入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據說,你還通音樂,工書法,精繪畫?”王維也笑道:“是的,隻是不知王爺最喜歡哪首詩?”寧王道:“你的詩本王都喜歡,當然,記憶最深的,還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於是吟道: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作禮道:“多謝王爺賞識。”寧王笑道:“這樣吧,跟本王到家裏做客?”王維大喜道:“多謝!”錢萬貫忙道:“王兄,以後有空,還是要常來?”郭子儀也道:“是啊,我們剛剛認識,就又分手了。”王維道:“沒關係,我們能夠相識,說明是有緣分的,既然有緣分,以後必定常見!”

在大明宮,蘇頲出班道:“陛下!臣到益州經過察訪,共查出貪官五十一人。”李隆基大驚道:“什麼?僅一個益州就這麼多?”蘇頲道:“正因為貪官眾多,老百姓怨聲載道,紛紛告狀。”李隆基慌亂地道:“過去,朕認為益州不錯,不料全是貪官,照這麼看,其他州府衙門又怎樣?難道朕的江山全是貪官?”

李林甫大反常態,也不管是否合適,是否遵守規矩,當下出班奏道:“陛下!臣有本奏。昨日,陛下的話使臣茅塞頓開,想到了許多前車之鑒。臣提請陛下,將編修國史的張說調回京師,協助宋、蘇二相整頓吏治,根除黑事。”李隆基打量著李林甫,不解地道:“嗬,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李林甫道:“陛下!過去臣是鼠目寸光,經陛下開導,幡然醒悟了許多。我大唐需要有作為的人成為中流砥柱,而張說就是其中的一個。”李隆基道:“前幾日張說上奏了一份邊事,主張對周邊少數民族實行安撫和睦政策,用兵不過是迫不得已的。朕思考再三,已經答複了他。既然你說張說來京可助二相,朕就不能不深思了。”

李林甫疑惑地道:“陛下這是……”李隆基道:“朕覺得有時候的決策,要想想眾臣為什麼要這麼做?你們看起來隻是幾句話的事,有可能在下邊已考慮了很久,甚至先說什麼,後說什麼,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可朕呢,隻是高高在上,弄不好就讓大臣算計了。”李林甫連忙跪倒道:“陛下,臣絕無此意。”

李隆基淡淡地道:“平身,朕並沒這樣說,你慌什麼?你不算計,別人呢?從表麵看,朕很風光,更有威嚴,可有誰知道坐在這個地方,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也許已有人把朕推到了風頭浪尖上,也許有人把朕放在了燒紅的鐵板上煎熬,但表麵上看來絕不顯山露水。你說,這是不是很可怕呢?”李林甫不停地磕頭道:“陛下!”

李隆基道:“你的上奏並非無理,但朕要想想,你們表麵上山呼萬歲,其實各有如意算盤,有的罵了朕,可當麵還說陛下英明。誰還有本?”這時,有人進來道:“陛下!後可突於終於立李失活的族弟鬱於為國主,並遣使請罪。”李隆基道:“這是張說的功績,速傳!”使者進來跪倒道:“國主鬱於派罪人請罪!”李隆基道:“回去告訴你們國王,朕冊封他為王,但不得再起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