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這天夜晚,李輔國走出宮殿走在宮外,想著下一步該怎麼將代宗取而代之。忽然,麵前閃出兩個年輕的蒙麵人,因為出現得突然,把他嚇了一跳。又見他們都拔出了閃著寒光的寶劍,猛地一驚後退著道:“什麼人?”兩個蒙麵人道:“報仇的人!”說著,兩個蒙麵人一起將李輔國刺死。
這時,不遠處有幾個士兵發現,大喊道“什麼人?”便追趕過來。這兩個蒙麵人立刻逃走,那幾個士兵追來一看,見地上死的是李輔國,對望一眼,一個道:“看來這奸賊終於遭報應了。”另一個道:“既這樣,我們別張揚,他們肯定是尋仇的。”此時那兩個蒙麵人已跑到一處牆邊,忽然又出現一個蒙麵人道:“你們快逃,我來掩護。”
兩個蒙麵人道:“不,我們都是為父報仇,有難共當!”這一說話,那邊過來了幾個巡邏的人,一起喊道:“什麼人?”三個蒙麵人不願枉殺無辜,便飛身躍出牆外。不料外麵正有幾個巡邏的士兵,一起圍攻他們。三個蒙麵人不得已,便將幾個巡邏兵殺掉,向外逃去。逃不多遠,又遇到巡邏的,不得已再次殺掉,飛身逃出牆外。
二十六
在風光秀美的大峽穀中,杜甫坐在船上自言自語道:“真是好消息啊,官軍終於收複了河南河北。”因心情極好,便吟出了膾炙人口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大曆四年,五十八歲的杜甫於正月經嶽州至衡州,遊南嶽道林二寺,觀宋之問題壁。宿於青草湖,又宿於白沙驛。過湘陰,謁湘夫人祠。更泝流而上,到二月初抵鑿石浦。又過津口,次空靈岸。三月抵潭州。先發潭州,次白馬潭,入喬口。至銅官渚,阻風。發銅官,宿於新康江口。次雙楓浦,遂抵衡州(湖南衡陽)。
不料,衡州刺史韋之晉任潭州刺史,杜甫又奔潭州,希望在他手下謀一份差事。但韋之晉忽然病卒。當時蘇渙居江側,忽一日訪公於舟中,公請渙誦詩,大賞異之,遂訂交焉。到了大曆五年,杜甫於正月二十一日檢故帙,得見高適,日見寄詩,因追酬一首,寄示漢中王瑀及敬超先。到了暮春,逢李龜年。四月,避亂入衡州。遊嶽廟,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欲往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耒陽令知之,自棹舟迎杜甫而還。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於耒陽。
二十七
在寺廟裏,李光弼看著妙善道:“師父,我這一生與您有緣,謝謝您救我。”妙善道:“其實你是與佛有緣的,你能劫後重生,是因你捐善款給莫高窟,佛菩薩在保佑你啊!”李光弼道:“師父,經曆了人間的許多劫難,我想出家。”妙善看了寧親公主一眼道:“可你妻子在等你,連寧親公主也在等你?”李光弼道:“相信她們在經曆了人間的一切後,也看開了。”寧親公主道:“一切無常,是該到找歸宿的時候了。光弼,你隨師父好好修行,不遠處有個尼姑庵,那裏是我的安身之處。”
李光弼道:“好!”又看著妙善道:“請師父賜我法名,為弟子剃度受戒?”妙善想了想道:“你這一輩,應該是‘覺’字輩,就叫覺遠如何?”李光弼立刻跪倒道:“多謝師父!”寧親公主也立刻跪倒道:“師父,那弟子的法名呢?”妙善道:“就叫覺慧吧!”寧親公主道:“多謝師父!”妙善道:“來,到佛像前受比丘和比丘尼戒。”
二十八
郭子儀在郊外看著李盈、趙仇道:“如今大仇已經報了,你倆有什麼打算?”李盈道:“我家祖輩都走絲路,爹爹的願望就是希望絲路暢通,我想走海上絲路。”郭子儀道:“有誌氣!”又看著趙仇問:“你呢?”趙仇道:“大仇已報,我想把燒酒坊繼續做下去。”郭子儀道:“那我們分手吧。”說完飛身上騎馬,催馬揚鞭而去。李盈、趙仇也各自催馬,向著不同方向去了。
代宗時,郭子儀又平定仆固懷恩叛亂,並說服回紇酋長共破吐蕃,從此朝廷賴以為安。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二十多年,史稱“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威望。年八十五壽終,賜諡忠武,配饗代宗廟廷。據說,李光弼在出家後不久,因頓悟而突然圓寂。而在他圓寂不久,寧親公主也突然坐化。
二十九
在大明宮裏,眾臣奏事後,王維出班道:“陛下,臣年事已高,不能再為陛下繼續分憂,請允許臣告老還鄉。”唐代宗道:“好,中午為你送行!”到了中午,果然代宗舉行盛大的宴會,眾官員都敬佩王維的官品。王維辭官之後,終日在家裏持齋念佛,非常虔誠。公元761年,無疾而終。據說,在他坐化的那天,周圍的鄰居都聞到了來自天際的香味。